本报记者 杨亮
“百姓声,声声入耳;百姓事,事事在心。”这是长城区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墙面上的一句普通标语,简单而亲切的话语,却道出了分量的“泰山之重”。俗话说,要想当好“下面一根针”,必须引好“上面千条线”,“千条线”只有安排得井然有序、分工有度、精准搭配,那么百姓这身“花衣裳”自然就会做得合身、得体、落落大方。
社会治理也是这样,要想实现“1+1>2”的效果,协调、分工、合作必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效率运作、高规格运行。如何实现高效率运作、高规格运行?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给出的解题方案是:通过“12345”民生服务热线呼叫中心和110、119、122“三台合一”呼叫中心与全市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47个城乡社区联动,实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应急指挥三大职能。
联动协调:确保应急处置高效有序
职能优不优、功能强不强,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单打独斗”局面,为此,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打造了一个集“应急指挥、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为一体的联动协调治理系统,将110、119、122“三台合一”,对警务治安和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管理、处置指挥、事件评估,实现对各应急联动单位的调度指挥,形成了一个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置流程。
“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运行的这几年,通过‘12345’民生服务热线呼叫中心和110、119、122‘三台合一\’呼叫中心的高效运转,群众的意见有人听了,委屈有处诉了,难事有人帮了,不仅积累了社会正能量,而且还为党和政府解了忧、解了愁。”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正是“12345”民生服务热线和“三台合一”的高效运转,近年来,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都会及时做出预警,正是关口的前移,让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得到了防范和化解。
联动出速度,协调出效率,正是联动协调的精准组合,让应急处置由“有人应无人答”实现了“有人应大家答”的高效运行。
整合资源:实现规范化公共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1+1=2是正常的工作效率,那么如何做到1+1>2的超长工作效率呢?这就要求决策者对要素资源进行集中组合、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效率的规范化、集约化、精准化。
近年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资源,构筑符合城市综合管理需求的信息应用体系。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与供电局、市供水管理处等民生相关的服务单位建立实时对接联系制度,当市民家中发生临时停电、停水、供暖异常等情况时,及时准确地提供咨询;与市运管局协作,推进了出租车GPS定位与安全报警系统建设,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建立营运车辆乘客失物招领服务;与市旅游局合作,成立游客投诉中心;与市农林局合作,依托中心信息平台,对规模养殖大棚和种植温棚进行全天候监控,等等。
以百姓之心为心,必须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才算做到位,才算做到了实处。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在实现规范化公共管理的同时,还集中无线巡防力量、网格化城管力量、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量、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等基层各类管理力量,保证了群众的各类诉求,如公共设施、便民服务、市容环境等。
民生热线:畅通民生关联大通道
翻开社区工作人员姜浩的“12345”信息反馈登记本,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从“12345”民生服务平台上反馈过来的信息:在绿景苑小区居住的张先生反映楼上住户家中无人,楼上一直往下漏水,于是姜浩就多方打电话寻找住户的信息,帮助张先生联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到“12345”系统平台上。姜浩对群众诉求的及时解答和回复,就是“12345”民生服务热线畅通民生服务关联大通道的一个缩影。
“受理、办理、回复、督办、回访、反馈、归档、考核……”这就是“12345”民生服务热线的办理流程。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拨打“12345”,咨询求助、投诉、建议等关系到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种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置。作为一条服务民生的热线,它一头连着市委市政府,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察民情、听民声、想民难、解民忧的广阔平台,是沟通市委市政府与百姓之间信息的重要桥梁纽带,是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服务百姓的前沿窗口阵地。
“为民而生、只为民声”。如今,“12345”民生服务热线已成为嘉峪关市的“民生直通车、发展助推器、行风检测仪、决策信息源”,人民群众与市委市政府的连心线、亲情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热线,必将为“平安和谐嘉峪关”建设,演奏出一曲政府与群众血脉连心、互信互动的和谐乐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亮)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嘉峪关市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嘉峪关市的保障性住房主要有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三种类型。2013年...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