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凤 李多进)2018年,嘉峪关市不断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稳步推进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按照“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初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积极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结合嘉峪关市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嘉峪关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和《嘉峪关市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转发了《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有效保证了全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稳步推进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以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重点加强对民生、医疗卫生等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工程进度进行审核,同时在2017年将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2016年居家养老服务、2016年省级公共卫生等六个项目作为绩效评价的试点,2018年还将确定20—40个预算单位展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方式,延长预算编制周期,规范收支分类科目,完善定额标准体系,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预算管理,规范“两上两下”的编报和审批程序,明确部门是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
搭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平台。建立了部门自我评价、财政部门综合评价、社会评价互为补充和一体化的绩效评价机制体系,积极探索多层次、多类型的评价方式,构建起中介机构评价和专家评价为主的第三方独立评价工作机制,建立起了预算绩效管理交流平台,逐步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了评价结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新闻推荐
夯基强体聚斗志同心同向健筋骨 ——嘉峪关市积极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杨亮
本报记者杨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党组织引领的社会组织,就如同长期不生火的炼钢熔炉,是无法锻出好钢的;没有党组织聚魂聚...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