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餐馆酒店真可谓遍地开花,大到五星级酒店,小到几个桌位的鲁菜馆,美食佳肴已是琳琅满目。然而,那些有品位、有学识的就餐者,来到饭店,不仅仅是就餐,还总会抬头看看酒店的门楹和墙壁。他们所寻找的,是这里的文化映像。
大凡酒店总有文人墨客的题词,从装饰上看是一种风格点缀,从内涵上看是一种文化修养。千万不要小看酒楼餐厅里的那些笔墨点缀,这其中既可显示店家主人的文化层次,二来也在观察就餐者的文化感应。
餐饮店家的名号,济南人一般都喜欢用匾额的形式挂出来,匾额的题写者以及书法的力度,都在表现酒店的分量。比如说,舜耕山庄南风阁的“鲁菜馆”三个大字,就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亲笔而题,厚重端庄,俊朗飘逸,一看就有大气磅礴的感觉,那么,南风阁的鲁菜烹饪,肯定是位定高端,傲视群雄了。
济南的餐饮匾额,很多都出自张同秀老师之手,我们熟悉的草包包子铺、老济南菜馆、崔家鲁菜馆,甚至是老“燕喜堂”的牌匾,都为张同秀老师亲自镌刻。同秀老师的笔字,古拙间包含典雅浑厚中兼带奔放,极适合酒楼悬挂,所以济南餐馆主人,很喜欢求索他的墨宝。“至尊源私房菜”的匾额,乃是山东著名书法家张百行先生所题,字体雄秀壮丽,潇洒劲捷,堪称齐鲁大手笔之作。所以,前来至尊源就餐的络绎不绝。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至尊源的菜品好,也得益于张百行先生的书法号召力。
题匾之外,对联的文化映射也是那样强劲。一副妙语连珠的对联,能够使餐厅两楹出彩而四壁生辉。张百行先生就曾为至尊源私房菜题写了几幅对联墨宝,一直悬挂在酒店的耀眼之处,每当我来到至尊源就餐,往往不是来吃菜,而是来赏联。张先生的对联,笔字壮美,语句精深,气韵生动,让人观之而眸光四射,读之而咀嚼再三。我最欣赏的那几幅对联是:“舌澹时须来菜馆,客尊每可到私房。”“香倾海外三千客,味盖江南十万家。”“齐风再展留香久,鲁菜重光聚客多。”朗读着张百行先生这几幅对联墨宝,食客们早已味蕾倾动,口津激荡。
除了题联,要属题诗最为绝妙。诗词一首,高悬餐厅,映射出来的那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笔者就曾为红运来海参馆题诗一首:“金记开门红满堂,海鲜尝后品家常。如今更上海参菜,要让众佛齐跳墙。”当然,笔者书法拙笨,还是邀请了山东省酒店业商会执行会长孟庆勇先生为 之 泼墨,为拙诗添色七分。
中华文学,宝藏无穷,辞 赋 文章,蔚为大观。酒楼餐饮,皆为众人会 聚 之处,更需要书画墨迹为之衬托增色。济南民俗专家张继平先生就擅长辞赋,他为鲁菜大师宋其远写的那篇《宋公赋》,实可谓精彩纷呈,其赋文刻画烹饪技艺,便有如下妙语:“忽若残云舒卷,忽若流水潺然,忽若雨打芭蕉,忽若珠落玉盘。刀切之声急如雨,但见菜料如发;汤沸之状滚似浪,居然齑粉成丸。”试读其中一段,已是珠玑迸发。
笔者最近为四季厨房写了一篇《美食赋》,在此奉献出来,与诸位食客及文友共享,赋云:“南环路上,领秀城旁,天和人气,地呈灵光。有美食之家为之添彩,有饕餮之客在此品尝。名曰民间特色,号称四季厨房。灶上凭工艺,能人高手争气色;桌前出好菜,银丝玉脍展芬芳。先将美馔惊唇舌,再劝琼浆入醉乡。观肴能识味,抚案可流觞。以我诚心,笑接八方,愿我厨房,遐迩名扬。”
(文/王赛时)
王赛时,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餐饮与酒店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主讲教授,《饮食文化研究》国际学术期刊主编,国家餐饮文化一级认定师。
新闻推荐
《爸爸别走》登陆山东荧屏时报讯 (记者钱欢青)在传奇年代戏《白狼》上演大结局后,催人泪下的家庭情感剧《爸爸别走》将于3月25日登陆山东卫视黄金档。曲折的剧情和感人至深的父女亲情,堪称一枚...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