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吕昌业)近年来,高新区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努力牵线搭桥,引导和协调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形式“攀亲结缘”、供需合作,构建人才、项目、技术对接的利益共同体,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校企合作育人才。积极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赴清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依托莱芜职院、莱芜技校等院校,通过合作办学、建立实训基地、订单培训等形式,为企业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全区每年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均在1000人以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产业发展前沿成果和高端技术的认识,提升了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朗进公司对在岗期间取得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毕业证书、培训证书、结业证书的员工,报销部分学费;华冠智能卡公司与青岛健峰培训学校签署培训协议,平均每年度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20余次,目前已涵盖公司所有职工。泰丰集团成立了职业培训中心,与济南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在职中专班,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公司讲课指导,委派技术骨干到国内高等院校进修。
不拘一格引人才,提高待遇引人才。采取提高薪酬、为职工排忧解难等办法,吸引各类高校、院所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扎根企业。朗进公司为吸引人才,设立了购房贷款基金,对进入公司三年以上或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的员工,如无固定住所,公司可无偿资助按现房价100平方米总价30%的无息贷款,员工分10年还清。搭建平台引人才。近年来,全区累计成立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18家,省级工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2家,为专业技术人才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泰丰纺织集团建立起博士后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纺织专业技术人员5名,强化了新产品研发,构筑了高效发展新优势。同时,高新区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发挥高端人才的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兴起一个产业。德运焊业公司通过引进国际著名焊丝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梁东图教授,带起了一个国际知名研发团队,研发的第四代焊接材料药芯焊丝,配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清华大学李敬茂教授,创办起了朗进公司,自主研发了变频轨道车辆空调、UIPM模块等高科技产品,去年又研发了“3G物流信息平台”和“手机伴侣”两个新项目,年可增加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9000万元。
产学研合作借人才。通过技术难题征集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借助外脑,利用外智,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技术”。目前,全区已有52家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有200余名专家被聘为技术顾问、特约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多个,累计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项目400多项。凤凰新能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山东大学订立技术支持合作协议,建立仪器测试鉴定互通体系,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截至目前已经申请了2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8项;莱芜润达化工通过与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签约7名教授作为兼职专家,已累计协助企业开发新产品50余项。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凤娟)近日,记者来到颜庄镇方圆制管有限公司的20万吨石油套管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几十位工人正用吊车吊建筑材料,热火朝天地进行厂房的基础施工,目前,钢结构主体已经搭建完成,预计4月底...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