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社区好当家”陈叶翠的小巷大爱――对话济南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来源:济南时报 2011-04-11 17:42   https://www.yybnet.net/

不忙的时候,陈叶翠就到社区“加工厂”转转。 记者黄中明 摄

□本报记者 赵双勇 孙镇镇

她在居委会一干就是24年。没人说得清她是怎样成为社区勤务兵、服务员的,只有60多本写满家长里短的笔记本,记录她是如何践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座右铭的。

她是山东第一位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没人说得清她是怎样成为社区主心骨、当家人的,只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和济南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见证了她“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一定做到让百姓高兴”的公仆情。

她构筑了“一委、两站、两会”党建新模式,让居民在党委领导下实现了高度“自治”;她营造着“人和乐居”的环境,在一幢幢快乐与烦恼并行的楼群间、在一户户幸福与期待交织的家门里、在一条条汗水与泪水抛洒过的小巷中,演绎着一幕幕小巷大爱……她就是被称为“社区好当家”的济南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因陈叶翠太忙,记者只能抽空采访她。3月28日、3月30日、4月1日,陈叶翠每天抽出一小时接受了记者专访。她语速很快,采访中电话、手机不时响起,不断有居民、工作人员找她。

让她坚守岗位24年的一场大雨

“用行动报答百姓对我的真情,为居民服务到老”

背景:1987年,33岁的陈叶翠告别在山东省地质一大队干了14年宣传干事的岗位来到济南工作。1988年,甸柳新村组建居委会,陈叶翠被推荐到甸柳一居。2011年4月1日,济南历下区首个社区党委换届成功,陈叶翠全票通过,再次被选为甸柳一居党委书记。在居委会,她一干就是24年。

济南时报:据说你来居委会的第一天差点儿哭了?

陈叶翠(接听一个居民再就业咨询的电话):确实是。那是什么环境啊?一间自行车棚改建的小屋,没水没电,几个老头儿老太坐着马扎办公,连张桌子都没有。我当时伤心地选择回家“赋闲”,在单位劝说下,两个月后才报到上班。

济南时报:看来到居委会工作当初你很不情愿。那后来如何下定决心让你24年没挪过岗位?

陈叶翠:1996年5月我爱人脚部受伤住院。出院那天下大雨,街上积水深到膝盖。担心爱人伤口感染,我只好和他在传达室里呆着。邻居看到,冒雨把90多公斤重的我爱人背上六楼。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干好,用行动报答百姓对我的真情,为居民服务到老。

直选上任后遇两次“下马威”

“居委会必须有威信,得到一定的尊重才能有作为”

背景:2003年9月14日,甸柳一居直选结束,陈叶翠以1151票当选成为山东首个直选社区居委会主任。

济南时报:当选后的心情怎么样?

陈叶翠:压力可大了!这个社区居民构成复杂,有单位职工、有拆迁安置户、有下岗的、有劳教释放人员……文化层次、素质高低不同。(两名居民走进办公室,审核再就业优惠证。其间,两个学校的实习大学生来商量一份汇报材料的内容。)

我记得1999年有一件事,一栋居民楼下水道堵了,十多人把当时的居委会主任围在中间,喊叫、吐痰、跳起脚来骂……居委会主任楼下路过时,居民往下扔西瓜皮。

济南时报:你上任后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

陈叶翠(接听来自甸柳办事处的电话,然后给同屋的副主任刘绍霞交代三天后党员大会的场地布置事项。):头一个月遇了两次“下马威”。因为没吃上低保,一居民穿着裤衩,光着膀子,露着文身来吵闹。我一拍桌子大声说,居委会里不允许你来撒野,回家穿好衣服再来。对方只好照办。另一个居民在申请低保时骂社会、骂政府,表达不满。我站起来说,凭这样的态度绝不给你办低保,哪有吃着娘还骂娘的?最终,这人写了检查书,检讨了自己的言行。

两件事后许多人都知道了,新来的陈主任不是“善茬”,想和过去一样到居委会撒野不行了。我觉得居委会必须有威信,得到一定的尊重。否则,一个在居民心中没地位的居委会难有作为。

持续三年的储藏室纠纷一朝解决

“管的时候人家得理你,否则就没法管理”

背景:光树“威”就行吗?显然不行。陈叶翠说,居委会要得到居民完全的信任并与居民心贴心,还要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济南时报:面对一个开放式小区,千头万绪。请回忆一下,上任后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什么?

陈叶翠:是个纠纷,持续三年的储藏室纠纷。(有两人来反映辖区某男与一女子感情暧昧问题。陈叶翠将他们领到一间无人房间,10多分钟走出来,她拿着一张纸条让记者稍等片刻,然后下楼了。10多分钟后回来,说那人不在,明天再调查。)当时一楼、四楼两户人家分配储藏室时产生矛盾,各不相让。我连续对两户人家走访,提出了解决方案。在纠纷即将解决时,四楼的叫来三个亲戚要动手打一楼的住户。我得到消息立马赶到喝住对方的举动。当众把解决方案公布,让围观居民清楚来龙去脉。在公众监督下,纠纷圆满解决。

济南时报:三年的纠纷举重若轻地解决了,人们怎么评价你?

陈叶翠说(笑):此后大事小情,居民都习惯让居委会做主。(连续接听了两个电话)人们常说“管理”,但管的时候人家得理你,否则就没法管理。让人家理你,你就要付出心血对待大家,为居民分忧解难。

取缔22家饭店还民安宁的夜晚

“整治中没有一名钉子户和上访户”

背景:甸新北路是社区的一条商业街,有22家饭店,夏天会有许多扎啤摊、烤羊肉的小吃摊。居民王爱华说:“喝酒划拳的弄到下半夜,打架的、随处小便的很多。下水道让饭店排出的油堵了,一星期疏通两次……”

济南时报:2008年整治这条街下了不少工夫吧?

陈叶翠:是。当时饭店排出的油把下水道堵了,厚厚一层,我这100来斤的站上去跳一跳都担得动。我们六次召开居民和商户座谈,“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挨家挨户走访,把整治方案、拆迁办法、工程进度公开商议表决。

济南时报:最终用了多长时间整治成现在这样?

陈叶翠:用了一个月。驻区单位和商户集资95万,88个门头整治一新,22家饭店被取缔。现在街上是中高档次的经营业户,不允许有高音喇叭打广告,不允许铝铁制品加工,杜绝噪音扰民。

济南时报:整治效果居民满意吗?

陈叶翠(历下区审计局来调研。陈叶翠召集相关人员介绍情况,领着去查看。15分钟后回来喝了一口水说,我每天不知道说多少说,嘴老干,还上火。一居民进门时听到说,这活儿也就你能干了主任,换个谁也嘴皮子磨破了……):我经常说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一定做到让老百姓高兴。这条街的整治拆迁中没出现一个钉子户、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这说明大家是满意的。

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开办“加工厂”

“不挑不拣,24小时内可就业”

背景:甸柳一居有“仁和人力资源服务站”,可无偿提供就业信息发布、洽谈和技能培训服务,与30多家单位达成优先安排社区居民就业的意向,并首创“再就业跟踪回访制度”。社区417人下岗失业人员已全部再就业。

济南时报:你提出创建“零失业社区”。为什么有胆量这样提?

陈叶翠:我们有社区共建、协议单位,优先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基本可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还有社区“加工厂”,能提供再就业岗位。所以我才敢承诺――― 不挑不拣,24小时内可就业,也实现了“零失业社区”。

济南时报:“加工厂”是怎么办起来的?

陈叶翠(接听手机,和对方讨论党员会的议题):最初是为解决智残居民李珍的就业问题。为她的就业我跑了三年,后来意识到不能光依靠社会力量,于是办了“加工厂”,主要加工包装盒、包装袋,李珍第一个被录为员工。后来吸纳其他劳动力,解决了部分40、50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济南时报:创业过程很难吧?

陈叶翠:刚创办时和人家签了一万个纸盒的合同,拿到材料就傻了。纸盒堆了一屋,到中午才加工4000多个。按这个进度肯定不能按时交货。我发动居委会工作人员、全体党员义务劳动。干到深夜两点多,保质保量交了货,最终和这家公司签了长期合同。

济南时报:现在“加工厂”效益不错吧?

陈叶翠:一年合同量30万。李珍实现了就业,收入一个月七八百,有时能拿到1000多。其他人员都在千元左右。

14年门头房租金只涨了100元

“只要有人提涨钱,就会被我否了”

背景:甸柳一居商业用房集中在甸新北路,多私有,30平方米的门头房租金近4000元。相邻的甸新东路直通解放路,地理位置优越,但30平方米房租1000元左右。经营饭店生意的居民党某接手时房租900元,14年后才涨到1000元。

济南时报:为什么相邻两条商业街的房租如此悬殊?

陈叶翠(陈叶翠马上回答,居委会的房子当然要便宜):党某的这100元钱还是去年刚涨的。甸新东路产权是居委会的,40多间门头房至少半价出租给社区无业居民,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我认为居委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应主动担负让下岗人员乐业安居的责任!不能光想着挣钱。

济南时报:放在手边的钱不挣,是不是有的人不理解?

陈叶翠(笑):当然有。但居委会只要有人提涨钱,就会被我否了。

为一名居民医药费报销跑了近百公里

“群众的事就算有天大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处理好”

背景:陈叶翠随身带一个笔记本,随时把居民反映的问题记下来,24年来已写满60多本,厚厚的摞了一尺多高。

济南时报:笔记本里一定有让你难忘的事吧?

陈叶翠(想了一会儿,说太多了,记不起来了。又想了片刻。):就说李道鲁、张建华夫妇吧,他们是残疾人。2001年夫妻俩被确诊为癌症。我得知后拿着捐款箱走上街头,募得善款1万多,还到李道鲁原单位协调医疗费报销的事。由于细节问题一时报不了,我边搜集材料、补办证明,边骑车去协调。来来回回跑了近百公里后,终于有一天该单位负责人握着我的手说,一名非亲非故的居委会主任,为居民的事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累,这个忙我们帮了。很快,李道鲁夫妇拿到3万元报销的医药费。

我始终觉得,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处理好。

一个晚上一封长信为了一对夫妻“破镜重圆”

“维护社区稳定,首先要维护家庭稳定”

背景:2000年,居民郑福广夫妇下岗。郑福广以酒消愁,打骂妻子。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一住一年多。郑福广和其母、哥哥等找到陈叶翠,希望她能救救这个濒临解体的家庭。

济南时报:这种家务事也找你啊。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陈叶翠(社区豫剧团团长来商讨汇演的情况,说现在大家更团结了。原来之前有人闹情绪,陈叶翠去谈心沟通后,矛盾解决了。):我请来社区民警,和郑福广谈了一个晚上,劝其改正酗酒的毛病。又到郑福广妻子的娘家走访,每次都吃了闭门羹。无奈,我让她孩子写了一封长信,打动了孩子母亲,最终夫妻俩“破镜重圆”。

济南时报:你的办法可真多。

陈叶翠(笑):我又给郑福广在一家公司谋到开班车的工作,还把居委会一间门头房低价租给他,让他妻子开了个快餐店。

济南时报:这种家庭纠纷你解决了多少?

陈叶翠说:数不清。我认为社区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维护社区稳定首先要维护家庭稳定。这些年,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在党委领导下实现社区高度“自治”

“树立离退休党员的新形象,要靠为民服务”

背景:甸柳一居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有直管党员194人,其中80%以上是离退休党员。

济南时报:离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管理上有不同吗?

陈叶翠:这些党员上世纪90年代转入社区时,对社区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党员不亮明身份、不缴纳党费。社区党委冷静分析后认为,责任不在党员,要把党员管理好,首先要为他们服务好,要把他们凝聚起来。

济南时报:具体怎么做的?

陈叶翠(一名老年居民来咨询体检的问题):老党员王学恭反映他住的楼房水压低,三楼以上吃不上水。我们联系自来水公司,多次协调解决了困扰这个楼两年的吃水难问题;老党员王莉因房产权问题要带领居民到省、市上访,我们协调后让他们拿到迟到11年的房产证。社区党委的真情换来党员理解和支持,社区党员除少数行动不便的,都到党委报到,要求为社区建设出力。

济南时报:你们又如何组织党员为民服务的?

陈叶翠:我们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建立了政策思想工作指导员、社区建设策划员、群众文化组织员、综合治理协管员等队伍。前几年社区小广告到处是,党员带领群众组成“消癣队”,根治了这一顽疾;党员还带领居民组成治安义务巡逻队,配合社区民警巡查,社区多年没有发生居民楼和车辆被盗事件。我认为,树立离退休党员的新形象,要靠为民服务。

济南时报:听说你们有一套党建新模式并用来指导居民自治工作。

陈叶翠:对。我们突破了传统纵向管理的行政隶属模式,构筑了“一委、两站、两会”的党建新模式。“一委”是社区党委,全面负责党建工作;“两站”是流动党员联络站、在职党员活动站。“两会”是由5个党建共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工作联席会、党员议事会。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由社区单位党员代表、热心社区事务党员参加的议事会,对社区重大工作进行讨论。“一区”是党员责任区。以楼院为单位,规定党员都要承担服务工作,大多数楼长安排党员来担任。

济南时报:在这个基础上,你们还有一个党建的品牌?

陈叶翠:“四议三评两公开”是我们的党建品牌。“四议”是社区党委会提议、社区党员议事会商议、社区居民议事会建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三评”是党委班子自评、驻区单位评、所属党支部和社区党员群众评;“两公开”是决议内容公开、执行过程及结果公开。

济南时报:这个工作法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陈叶翠(接听一个电话、打了两个电话,安排三个支部党员会议的程序):社区任何工作都以这种工作法的程序来完成。“提议关”,由社区党委在听取党员群众及驻区单位意见并调查论证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议题;“议事关”,召开党员议事会就议题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达成共识,形成初步方案;“建议关”,初步方案交给社区居民议事会讨论,吸纳建议后修订完善;“决议关”,完善后的方案由居委会召集居民大讨论表决。

决议通过的事项都通过张榜、致居民的一封信、宣传栏、网络、通报等形式公开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执行过程和结果公布;决议执行结果公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印发调查表和测评表、设置居民评议箱,让党员群众、驻区单位打分。

济南时报:谈到居民自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叶翠(快言快语的陈叶翠沉默良久,声音低下去说太难了,难事太多了。她的眼圈也有些发红):不理解!来自于很多人的不理解。这个过程太难了。

成立甸柳第一社区星光艺术团

“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背景:2003年,在陈叶翠支持下,甸柳第一社区星光艺术团成立,下设戏曲、舞蹈、合唱、健美操等17个团队。

济南时报:人们印象中社区艺术团都是老头儿和老太太闹着玩。而你们在全区、全市多次汇演中获奖。是如何做到的?

陈叶翠(一名居民来谈心,10多分钟后走时说,主任你年龄不小了,干完这届别干了,在家好好休息吧,太累了。):为提高水平,我到泉城广场、四里山等群众文化活动点“偷艺”,用家用摄像机把人家的活动拍下来回来播放;还聘请了专业人士做指导、教练。

济南时报:原来是这样。创办艺术团目的是什么?

陈叶翠:我认为社区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还能帮助少数人走出精神误区。

济南时报: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陈叶翠:居民王利离异后非常自闭,单位效益不好,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动手术,还要养孩子,她情绪低落。后来到了艺术团,很快又能开心地笑了,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72岁的李菊芬整天闷闷不乐,动员她参加艺术团后,老人生活充实,她用干花作了两幅画送来,说自己虽无儿无女,但生活很充实、很愉快。

济南时报:看来社区文化活动的作用巨大。

陈叶翠(五名大学生参加完党员调查后,拿来一摞调查表,陈叶翠逐项查看分析并当场拿出解决意见,持续了 10多分钟):对!社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舞台,社区工作者应成为居民的知心人和宣传员。现在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居委会理应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社区文明程度。

酒桌上的“哑巴”工作中的“铁嘴”

“对我来说最温暖的是家,我不是女强人”

背景:在居民眼中陈叶翠口才极好,能说善做,还有人说她是女强人,在家里肯定也非常强势。事实如此吗?

济南时报:大家都认为你口才很好?再不讲理的人经你一说都心服口服。

陈叶翠(大笑):我不认为自己口才好,特别在酒桌上,我就是“哑巴”,劝酒啊啥的都不会。我觉得要说服别人,让别人尊重你,要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济南时报: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你口才好,大家才服你?

陈叶翠:我认为大家服的不是我的口才,而是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济南时报: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陈叶翠:我脾气不够好,眼里容不得一点儿沙子,做什么事都要完美,很执著,想做的事必须做好,还要最好。这让大家都很累(大笑)。我们居委会的人都很累。

济南时报:那在家里你老公一定很受你的气吧?

陈叶翠(大笑。对同事说,过去你们也这样认为,你来给辟谣吧):我老公怎么说呢?像个甩手掌柜的,家务活都是我的。对我来说最温暖的地方是家。我做面食很拿手,几十年来家里从没买过馒头,都是我做;我每天拖一次地,我做酸菜最拿手……我不是女强人。我的爱好广泛,琴棋书画都喜欢,等退休了,就会投入到我的爱好中去。

新闻推荐

9辆执法车8辆“不清白”■陵县交通局承认网帖指控属实,8辆执法车是套牌车、报废车■称因财政“差钱” 相关责任人被处分,6辆违法车被销毁

4月8日,陵县交通局多辆套牌车被集中报废。 新华社发日前,有网民发帖称山东德州陵县交通局执法车竟然是套牌车、报废车、无牌车,“套牌车上街查有牌车”引起网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网曝情况...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社区好当家”陈叶翠的小巷大爱――对话济南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