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展望“十二五”美好未来,根据市委安排,市委宣传部、莱芜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联合组织开展了“辉煌‘十一五\’·影响莱芜发展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活动自1月份开展以来,莱芜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发送短信、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向新闻单位推荐了自己心目中的“十件大事”,经初步筛选、整理,确定了21件“辉煌‘十一五\’·影响莱芜发展十件大事”候选事件,现向社会公布并接受各界群众投票。
为便于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事件概况、方便市民投票和评选,在莱芜日报、莱芜新闻网、莱芜传媒网、山东新闻网网上莱芜等媒体同时刊登21件候选事件,并刊登选票和投票规则。市委宣传部莱芜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2011年3月31日
一、“一线连四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框架
2006年6月,莱芜市委、市政府借助济青高速南线贯通的机遇,按照“全域莱芜,接轨济南”的理念,提出了“一线连四区”的战略规划,即:依托高速公路莱芜四个出入口,打通四条连接线,规划发展四个功能区:雪野旅游度假区、莱城工业区、莱芜高新区、钢城开发区,构筑起了莱芜经济发展的新框架。“一线连四区”的提出,不仅加快了莱芜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步伐,而且放大了区位优势,迎来了莱芜跨越发展的春天。
二、莱芜成为“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
2009年和2010年莱芜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航空节的成功举办和永久落户莱芜,成为促进莱芜又好又快发展的高位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莱芜的人文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展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面前。莱芜发展走上了以城市品牌为引擎的新阶段。
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构筑民生保障网
构建十大民生保障体系,给城乡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共同推进、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基础性救助和专项救助相结合、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覆盖城乡的优质教育保障体系;以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为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覆盖城乡的优质环境保护体系;以“平安莱芜”建设为重点,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体系;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群众权益保障体系。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发展二元体制
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莱芜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顺势而为,提出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为打破城乡发展二元体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六个一体化”成为莱芜大胆实践的标志: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一体化。短短几年的时间,莱芜城乡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崭新发展格局。
五、“两新工程”探索城乡融合之路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新城镇、新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致力于改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使农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城市文明的辐射。“两新工程”建设有效缓解了土地要素等瓶颈制约,拓宽发展空间,加快了农民市民化步伐,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六、莱芜市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
自2010年11月14日莱芜市首条城乡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全市已建立起了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的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公交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每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约出行费2600余万元。城乡公交的开通,以安全的运营、舒适的环境、实惠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受到广大群众交口称赞,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七、率先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07年6月,莱芜市在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补贴、个人交费、市场运作、专门监管的方式,建立“低点起步,全面覆盖,逐步提高,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既维护了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又维护了长远利益,使老年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增强了对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树立了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八、创建文明城市,提升莱芜形象
2010年全国117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出炉,莱芜市位列地级城市第12名。近两年来,莱芜市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创城”工作彰显了莱芜上下同心、合力攻坚、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和聪明才智。莱芜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有了大幅提升,“绿色钢城”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九、反腐大戏《儿行千里》全省巡演
在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之际,莱芜市创作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莱芜梆子大型现代戏《儿行千里》。在省内演出60余场,近7万名党员干部观看了演出。该剧以反腐倡廉为主题,以“母爱无疆惊天地,人间大爱鬼神泣”的艺术魅力催人泪下,给心灵以震撼与洗礼,得到了全省各地党员干部、纪委和宣传文化部门以及中央纪委挂职干部的一致好评。
十、景观河道“青草河”扮靓城市形象
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青草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确定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沿岸安装了灯带、柱灯、草坪灯等各类灯具6000余盏。每当夜色降临,各种彩灯齐放,总长2公里的河道被点缀成美丽的“灯龙”,成为莱芜夜色中的亮丽风景线,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搭建了平台。
十一、莱芜市城市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
市委、市政府将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加强民生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来抓,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城市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的办法,打破了卫生资源城乡分割的局面,促进了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使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二、莱城工业区打造莱芜“北部新城”
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莱城区北部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莱城工业区,规划建设北部产业区、行政生活区和南部产业区三大功能区。近几年,莱城工业区按照构建莱芜城市“一主(莱城)两副(钢城、莱芜北部新城)”的发展新格局,以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为建设标准,全力建设北部新城,高标准实施了龙马河公园、中心小学、雍和园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引进建设了博瑞格生物制品、瑞派木业、奔速智能电梯等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提供了高标准现场,得到了省委姜异康书记及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三、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7年12月22日,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两条国家高速公路京沪(G2)和青兰(G22)在莱芜市境内交会,使莱芜市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依托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建成了“四条连接线”,规划了“四大功能区”,拉开了统筹城乡、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框架。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40.3公里,按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1.1公里,列全省第一位。15个乡镇(街道)驻地30分钟内即可上高速,全市实现了“1小时上天,2小时下海”,步入“高速时代”。
十四、土地流转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莱芜市发挥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营激励、利益协调、考核奖励等政策机制,在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在各区建立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有效推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了土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快了全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目前全市80%的宜流转林地和22%的耕地实现规模经营。
十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莱芜市采取典型引路、政策激励等多种措施,全力加快农业合作社、股份公司、专业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各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00多家,农民收入的40%来自于合作组织,出口创汇千万美元以上的合作组织达9家。
十六、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莱芜)国际生姜科技博览会
从2008年开始,莱芜市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莱芜)国际生姜科技博览会。国际生姜科技博览会通过产品展示、研讨交流、产品交易及各类文化活动,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尤其是生姜及相关领域的新品种、新科技、新成果,进一步叫响“莱芜姜、保健康”品牌,全方位、高层次展示莱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促进莱芜生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莱芜市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按照市委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要求,市委组织部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以“四个创新”的理念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使莱芜的基层党建工作走向了全国,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这项工作得到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八、爆破拆除规模最大的冷却塔群
2009年7月29日,全国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总结现场会在莱芜电厂隆重举行。7月29日10点55分,随着惊人的一炮,国内爆破拆除规模最大的冷却塔群在9秒钟内轰然倒地,3台13.5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顺利关停,既为莱芜市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贡献,又为百万机组取得“路条”创造了条件。作为全国“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的总结性活动,这标志着我国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任务。
十九、雪野旅游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雪野旅游区成立于2007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紧紧围绕休闲度假、时尚运动、会议会展、美食养生的主题定位,突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打造、重点项目推进、旅游品牌培育和国际航空节筹办等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努力改革创新,转变工作作风、规范高效运转,全力加快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2010年11月,雪野旅游区被省政府鲁政字[297]号批复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响了“浪漫雪野”和航空运动之城的旅游度假品牌。
二十、农高区建设力推“莱芜三辣”产业化
2008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将莱芜农高区设立为全省第四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设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观光农业、涉农工业、休闲度假等功能区。近几年来,莱芜农高区按照建设“一流的加工基地、一流的种植基地、一流的交易基地、一流的研发基地”的目标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使“五通一平”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已入驻姜蒜加工储藏企业137家,年加工储藏能力达到74万吨;被定为中国园艺学会姜蒜葱分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生姜分会所在地,设立了国家级生姜试验站。莱芜农高区正在农业高科技的征程上“越长越高”。
二十一、泰钢不锈钢引领莱芜钢铁业实现转型升级
2008年,泰钢投资60亿元,建成年产60万吨具有生态环保、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不锈钢项目,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依托不锈钢项目泰钢建成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多项技术攻关课题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其中“高效环保型不锈钢冶炼新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与实践”于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泰钢的不锈钢产品以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品种优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北美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不锈钢行业一支重要力量。
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为4月1日00:00至4月15日24:00(报纸投票以收寄日戳为准)。
2、投票范围为公布的“辉煌‘十一五\’·影响莱芜发展十件大事”候选事件,共21件。
3、候选事件代码由二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每个候选事件对应唯一代码。投票时填写候选事件代码即可。
4、报纸投票注意事项:
①每张选票所选候选事件不得超过10件,否则视为无效选票。
②空白选票可复印,但须与原选票大小一致,缩放、拼接的选票无效。
③填写选票时,请用钢笔、碳素笔或圆珠笔将所选候选事件代码后的“O”涂黑。
④报纸投票寄至: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市委办公大楼1308房间),邮编271100。
5、网络投票注意事项:
①点击莱芜新闻网、莱芜传媒网、山东新闻网网上莱芜“辉煌‘十一五\’·影响莱芜发展十件大事”,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参与投票。
②重复投票,以第一次结果为准。
③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事件得票结果。
6、此次群众评选投票数据统计工作将在市统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统计。
“辉煌‘十一五 ’·影响莱芜发展十件大事 ”评选活动选票
01○ 02○ 03○ 04○ 05○ 06○ 07○08○ 0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 21○
姓名: 身份证/军人证件号码:□□□□□□□□□□□□□□□□□□ 邮政编码:投寄人地址: 市 区 联系电话: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济南4月13日电(记者 吴书光)山东省日前启动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补贴机具型号比去年增加1883个,抗旱排灌机械等首次进入补贴范围。山东省农机办主任林建华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说...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