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与民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就是莱芜新名片。
2008年1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莱芜市人民政府在莱芜宾馆举行“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签约仪式,确定“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由莱芜市人民政府承办,并将莱芜市作为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的永久举办地。由此,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成为莱芜市的一张金字招牌。
众所周知,钢铁是莱芜市的主导产业,钢铁曾是我们的荣耀。然而,一场蔓延世界的金融危机突如其来,钢铁行业遭受重创,这对于莱芜市“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我们寻求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唯一出路。
其实,市委、市政府一直没有停止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规划建设了“四个功能区”和“三大产业板块”。雪野旅游区作为四个功能区之一,2007年成立伊始就被定位为莱芜市全面融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的桥头堡、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但能否寻到一个突破口、抓到一个牛鼻子,是旅游区乃至莱芜经济兴盛的关键。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搭建一个什么样的载体?胸襟开阔的市领导班子一班人群策群力、群策群智,最后达成共识:航空运动就是我们的选择。
南下北上,奔走呼告。终于,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这块招牌拿下了;终于,首届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在雪野湖畔成功举办了;终于,世界各国的航空运动员开始相约莱芜、放飞梦想了。
一鼓作气,乘胜出击。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由国家体育总局立项,每年举办一届,已于2009年10月、2010年9月举办了两届,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飞行员、运动员前来参加表演和比赛。
航空节,让世界走进了莱芜,让莱芜走向了世界。
新华社为此播发通讯,文章指出,对于莱芜而言,航空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将是一个经济的转折。
争取到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的主办权,给莱芜带来的不仅是时尚和动感,还有更丰富、更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空运动把文化和体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也为莱芜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形象的国际化平台,可大幅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莱芜“航空运动之城”的品牌。
借助航空节这一国际节会,莱芜市的人文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集中展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面前。航空节不仅打造了“航空运动之城”的城市名片,叫响了“浪漫雪野”的旅游品牌,同时也为莱芜市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服务业重点带动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三创”群英会“粉皮经济”:庙子村人的大产业本报记者 沈孝东庙子村地处艾山街道西部山区,共有525户、1795人,土地面积1111亩,主要种植地瓜、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庙子村加工的粉皮以皮薄、透...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