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智义
充满期盼的刘老汉□本报记者 黄智义
作为环卫工家属,82岁的泗水老人刘从京苦盼20载,未能过一个团圆年。12日,托记者将孙女刘丽送到济南后,家里冷清了许多,他也更沉默寡言了。有济南市民称愿助其一家在济团聚,“家里实在放不下”,不过刘老汉表示,“要是儿女们能在同一天请假回来一趟就好了”。
热心市民:老人来济过年吧,费用我包了
“时报关于环卫工的报道非常感人。看到末尾,我已泪流满面。那么多环卫工在默默地为济南付出,而他们的父母则在背后支撑着他们的家。他们仿佛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永远是我们做儿女的脊梁!”家住天桥区的热心市民吴先生给记者发来短信。
刘从京老人的二女儿刘之萍在省中医附近当环卫工,她告诉记者,连续两天来,总有一些认识她的人将《济南时报》递给她,对她说:“时报报道了你的父母,老人真的很伟大,你把报纸收藏起来吧。”刘之萍说,她心里很难受,很想回家陪父母吃团圆饭,“可是我们几个人都太忙了。”
热心市民胡先生则表示,他要为刘从京老人一家团聚出一份力。“如果老人来济南过年,我将请他们在宾馆住几天,吃顿团圆饭,费用我全包了。”
老汉刘从京:想来济南,但家里实在放不下
1月12日,得知刘丽安全抵达济南后,刘从京的老伴赵凤俊在电话那头松了一口气:“送刘丽上长途汽车的那天,他太累了,起来晚了。等他赶到车站时,你们已经走了。他心里一直不对劲,感觉自己愧对孙女呢。孙女去济南之后,家里更加冷清了,他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看得出,他还在向往着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1月13日,刘从京向记者透露,他的大儿子这几天一直想让他的老伴到济南过小年,但她舍不得丢下他一个人在家。“为什么你俩不一起来济南?那样一家人团聚该多好啊。”记者有些不解。
“家再穷,总归是个家呀。别看我俩这么老了,还有很多用处呢。我们家这个土房子得有人看着吧,家里还养着鸡,养着狗呢。我二儿子家也需要照看吧,别让人把门板给偷了。我一个孙子也在济南当环卫工,他家的房子也需要有人照看。唉,我想去济南啊,我也感谢热心济南人对我们家的帮助,但家里实在放不下啊。”刘从京说。
盼解难题:能否请同一天假?谁提供车辆?
刘从京和赵凤俊两位老人对儿女的工作非常支持。虽然苦盼了 20年也未能过一个团圆年,但两人并没有埋怨什么。“他们从来不放假,去年夏天,我摔伤了腰,他们先后请假回来看望过。我有时候想,要是我再摔一次,估计他们就能请假回来过年了。不行,那样可就给他们添大麻烦了,既浪费钱,又耽误干活,影响工作啊。”赵凤俊说。
“要是儿女们能在同一天请假回来一趟就好了。”刘从京曾小声对记者说,记者正努力帮其实现这一愿望。此外,每天前往泗水柘沟镇的长途汽车只有一趟,一旦错过就把一天的假给浪费了,如果有热心人能提供车辆,这个“环卫之家”的团聚应很快就能实现了。
【相关新闻】
本报报道引共鸣―――
“19年没回家,今要过团圆年”
时报1月13日讯 (记者黄智义)“父母老了,父亲的身体也不大好。不能再拖了,今年过年,我一定要陪在父母身边。”一名外地环卫工说。
关于刘从京老人的报道,振兴街环卫所的环卫工庄修保看了数遍。他告诉记者,他也是泗水人,在济南当环卫工 19年了,有19年没陪父母在家过年了。“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有8个人在济南打扫卫生。我父亲的身体不大好,昨天,我让父母来到了济南,一是想给父亲看病,二是希望他们留在我身边。你们的报道深深地感染了我,父母都70多岁了,今年我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
新闻推荐
堵忙碌的人,拥挤的路:忙年路上的众生相本报记者分路跟访:外地进济车咋“走动”
忙年喽――― 满街的人,满街的车,把年的味道,天天爆炒……春节,中国人家国文化的一种图腾。“如果我没被堵在路上,那一定是赶往被堵的路上。”在这场“堵局”之中,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外。本...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