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津多年的列车生活是笑中带泪 记者张勇 摄□本报记者 李康培
从普通乘务员到动车组列车长,再到高铁列车长,七年春运路,济南铁路局济南客运段列车长尹小津经历了绿皮、红皮、蓝皮和动车组的各个春运。为了工作,与同为列车长的丈夫婚后四年没要孩子,更是连续七年没能在家过除夕。
旅客需要最高标准
1999年8月,20岁的尹小津毕业后就进入了铁路行业,她出生在昆明,长在济南,既有着南方姑娘的细腻,也有北方姑娘的豪爽,她爱帮助别人,将十年青春奉献给了铁路事业。
在车下,她把别人用来逛商场、上网聊天的时间用来默画全国铁路示意图,到聋哑学校学习哑语。熟记列车到开时刻、换乘时刻、沿途风光、名胜古迹。在车上,她把学到的知识为旅客服务,用英语为外宾介绍到开时刻和服务内容,用哑语帮助聋哑人了解沿途风光,名胜古迹,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真情。
尽心服务也有委屈
2011年8月份,尹小津值乘的济南开往杭州的G51次列车停靠在济南西站,一男旅客在登车时不小心把一只皮鞋掉在了站台。尹小津赶紧找来车站工作人员,帮旅客捡拾站台下的皮鞋。但此时开车时间已到,站台建议等列车开出后再把皮鞋捡上来,然后将鞋子放在20分钟后的列车上送往目的地。
但对方以四人出行不方便分开为由,拒绝了站台的安排,执意要乘坐该列车。尹小津担心乘客着凉,还为旅客送来了一次性拖鞋。列车开动后,尹小津保持着与站台的联系,在得知鞋子已被捡上来,只需在目的地等20分钟时,她高兴地跑去告诉乘客。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乘客却提出了赔偿一双新鞋子的要求。尹小津立即与南京站取得联系,由自己出钱为乘客购买新鞋。但事与愿违,南京站附近并没有鞋店,而且离市区有20多公里路程。此时该乘客还拿出了相机拍照,声称要将照片发给媒体。
尽管如此,尹小津依然没放弃努力,列车到站时留下了对方手机号,承诺一定把鞋子送去。但等到两只鞋子“团圆”时,她拨打乘客的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
新闻推荐
儿女在济做环卫工,泗水刘老汉希望他们能请假一同回来,本报记者倾力相助―――苦盼20载,今年有望团圆
作者:黄智义充满期盼的刘老汉□本报记者 黄智义作为环卫工家属,82岁的泗水老人刘从京苦盼20载,未能过一个团圆年。12日,托记者将孙女刘丽送到济南后,家里冷清了许多,他也更沉默寡言了。有济南...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