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曾经老字号云集、文化商业兴盛,素有“一街埋金”之誉;而今沿街180多户商家中109家是餐馆,下水道频堵、污水横流――坐标迷失,芙蓉街老本还能“吃”多久

来源:济南时报 2012-02-27 15:27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孙镇镇实习生刘杰

曾经老字号云集、文化商业兴盛,素有“一街埋金”之誉;而今沿街180多户商家中109家是餐馆,下水道频堵、污水横流……

下水道堵塞,在芙蓉街已是常态。□本报记者 孙镇镇 实习生 刘杰

长约400米、宽约6米,这条街貌似不起眼。但在市民眼里,它却是泉城济南一个极其重要的窗口。它就是芙蓉街。

它以名泉、老巷、古居闻名于世,因其承载的悠久文化最具济南泉水文化特色而成为济南一条标志性街巷。2010年,相关部门曾计划用2年,把芙蓉街打造成山东省旅游商品一条街。如今2年即将过去,芙蓉街依旧靠食客撑门面,其小吃街的主营业态依然未变,而且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消防安全让人担忧……

芙蓉街整治大事记

■1999年

济南市开始酝酿芙蓉街和曲水亭街地区的保护与整治,为此济南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专家,与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起对该地区的保护与整治进行规划。

■2006年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对芙蓉街进行了首期改造工程,对路面进行改造,铺设了石板路,重新铺设雨污水管道,拆除沿线的违章建筑,对沿街的百年旗袍店等老字号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

■2009年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对芙蓉街周边环境和芙蓉街北段沿街建筑物进行修缮改造,重点对芙蓉泉进行泉池清挖、地面硬化、更新围栏、建设绿地等项目的提升改造,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沿街墙壁和个别危房进行全面整修,全面恢复芙蓉街老商业街氛围。

■2009年和2010年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先后两次对芙蓉街南口牌坊进行全面翻新“整容”。通过立柱打磨油漆、修补彩绘图案、更换坏损木雕等,使牌坊重现华丽精巧、古色古香的风貌。

■2011年

芙蓉街划出部分非机动车停车线,设置醒目标示,规范了车辆停放;在芙蓉街显著位置设置了20块温馨提示语,倡导文明游览。

整治不好的芙蓉街?

沿街店铺眼中的芙蓉街

下水道隔三差五地堵

“店门口的下水道又堵了,我已记不清堵了多少回了。”在芙蓉街卖烤肉的李先生说。

2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市政车辆一周内第三次来疏通下水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堵塞是因为管道太细,周边餐馆太多,往往是上午刚疏通下午又堵了。

记者注意到,街上有几位保洁员来回清扫,但因下水道频频堵塞,污水流了出来,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儿。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芙蓉街下水道三天两头堵,去年有次堵得比较厉害,芙蓉街北头污水积了四五十厘米深。

一家米线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堵塞主要集中在芙蓉街南段,那边的饭店比较多,而且上午9点至晚上10点,基本都是营业时间。

记者了解到,管道细是芙蓉街下水道经常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显示,芙蓉街的下水管道多为直径110厘米的小型排水管,而沿街经营的各类餐馆大大小小有109家,400多米长的管道只要有一处堵塞,整个街道就可能污水横流。

现实是,目前芙蓉街地下已布满了各类市政管线,现有的下水管道无法扩容。

环卫工眼中的芙蓉街

6米宽的路进不去消防车

23日上午11点,米线、烤串等小吃摊都准备好了迎客。大多数食物都露天摆在桌面上,供顾客挑选。街上时常有摩托车、电瓶车经过,污水沙土四溅。

中午12点,靠近南头的路两侧多了一些小吃车,还有几张小桌子、马扎直接摆到路面上。摆摊的、吃饭的,小街变得拥挤很多。

“人多的时候,我们捡垃圾都弯不下身。万一发生火灾,进来个人都不方便,更别说消防车了。”一名环卫工告诉记者,单位给他们派了一辆简易环卫车,但因为道路拥挤,平时只能用普通的三轮车运垃圾。

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小吃店门前都停着几辆自行车和电动车,占据了近半幅道路。“这都是来吃饭的或者员工的车子,没地方放,只能停在门口。”一位卖盖浇饭的老板告诉记者。

芙蓉街地处商业中心区,随着周边大型商业区的开业,近年来人流量陡增,平均宽度不过6米的街道,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加上无序放置的车辆、占道经营的流动车,极易造成大面积拥堵。路两侧小吃店多使用液化气罐,有的甚至搬到路面上现场制作小吃。

旅行社眼中的芙蓉街

外地游客来济必逛的一条街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很多外地游客来济都慕名提出要去逛逛芙蓉街。有的旅行社还推出了泉城步行游项目,从趵突泉、黑虎泉沿着护城河来到老城区,从芙蓉街经过王府池子到西更道街、曲水亭街,然后顺着泉水的流向来到大明湖。“很多外地游客都知道济南的芙蓉街,我们旅行社也推荐这条街作为游客自由休闲的去处之一。”山东华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红告诉记者,外地团游完济南的三大景区后,多会到泉城路购物,到芙蓉街吃小吃。

邵红说,芙蓉街代表老济南的特色,之前导游都是带团进芙蓉街,并对游客进行讲解,最近这两年基本不去了。如有游客询问,导游就只告诉其路线,并不带队前往,主要是考虑卫生、道路拥堵等。“希望政府早日对芙蓉街进行整治,让古城济南的这条老商业街恢复往日荣光。”

芙蓉街目前的业态结构是“吃”字当头。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王锋 摄

转不过身的芙蓉街!

2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泉城路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芙蓉街退化为单纯的小吃街,作为直接管理者,他们也非常着急。但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化的一个结果。

曾计划用2年打造旅游商品一条街

针对芙蓉街脏乱差等问题,泉城路街道办曾对该街进行修复改造,芙蓉街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和提升,会仙楼饭庄、济南兔子王、玉谦旗袍等老字号商铺在芙蓉街上经营多年,还有关帝庙、芙蓉泉等独具特色的老建筑和名泉被修旧如旧,鲁菜、湘菜、川菜等特色餐饮也汇集于此。

2010年,街道办提出计划用2年时间,把芙蓉街打造成山东省旅游商品一条街。

同时,尽可能地修复芙蓉街原有的老字号,将济南或省内其他叫得响的老字号引到芙蓉街上来,以突出和提升芙蓉街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其中文化产业、餐饮业和其他业态分别占70%、10%和20%,整条商业街的业态结构将更合理。

如今2年快过去了,记者了解到,只有40多家特色文化店进入芙蓉街,而芙蓉街上共有180余家店铺,离70%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没有管理依据,街办只能管占道

“多数房子都是私人的,人家愿意租给谁,租了做啥买卖,政府无权干涉。”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芙蓉街约有180余户商铺,除了公家的四五处房屋外,近8成为私人房产。近年来,由于芙蓉街餐饮业逐渐形成规模,房租也水涨船高,因此,多数房东都想租给开餐饮店的老板。

同时,目前芙蓉街日均游客数量过万,到了节假日更是达到五六万人,许多游客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往往是边吃边扔。为了保持环境卫生,近几年芙蓉街的保洁员由3人增加到了10人,但在管理者看来,就算再增加一倍的人力,问题的病根不除,也很难告别脏乱差。

在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博弈的过程中,政府显得很无力。这位负责人说,现在180多户商家中,仍有109家是餐饮业,而且许多都是烧烤、麻辣烫等中低端小吃店。尽管深知这是导致芙蓉街脏乱差的根源,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和管理法规,芙蓉街的管理者一直处在“想管却管不了”的尴尬境地。

记者了解到,现在芙蓉街管理办公室有7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但按照目前的职能,管理人员只能管占道经营的小摊贩,管多了就是越权违法。

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认为,要想使芙蓉街真正成为一条特色文化街区,除非上级政府出台专门的管理法规,像丽江古城、上海的淮海路那样,将其划定范围按照文化旅游景点来打造、商铺经营业态由管理者统一规划,否则乱象难以扭转。

180余家店铺整体转租,至少要2个亿

除了缺乏监管依据,芙蓉街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资金困境。而受古街道保护性开发的限制,芙蓉街周边如果开发住宅小区,容积率小,没有开发商愿意做赔本的买卖。因此,目前芙蓉街要想开发,只能想办法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

街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政府想控制店铺的经营内容,就得先把属于私人的房子整体租下来。这位负责人介绍,他们粗略计算过,芙蓉街180多家商铺几年的租金就得2个多亿,仅靠街道办事处的力量,转型可谓是杯水车薪。

记者了解到,目前泉城路街道办每年仅在芙蓉街日常管理方面的投入就达70多万,其中包括保洁员的工资、商铺消防设施改造及煤气改造等,而且在2006年的时候还曾一次性投资600多万用于沿街商铺危旧房屋的改造加固。

对于芙蓉街时常出现的污水外溢问题,该负责人坦言,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恐怕现在沿街的多半餐馆都得关门。

记者从历下区市政部门了解到,目前芙蓉街及芙蓉巷管线设施仍为30年前的老旧下水管道。市政工程人员测算,这条管道最多只能承载约20家餐馆的排污量,而现在有超过100家餐馆同时倾倒大量残污。

【相关链接】

芙蓉街的前身

文商一体埋金之街

芙蓉街南起泉城路,北通府学文庙,长432米,平均宽6米,是济南的老商业街。

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金、明、清时曾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

济南向有“三山不见,四门不对,一街埋金”的说法。其中,“埋金之街”指的就是芙蓉街,意为这是一块招财聚宝的风水宝地,地下埋金、街上淌银。诸多老字号都曾在芙蓉街上开铺兴业:如章丘孟家的瑞祥布店、济南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曾经最大的百货店“文升祥”……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曾在芙蓉街创办了济南教育书社,著名画家俞剑华也曾在这里居住并招揽学子。

在不断的发展沿袭中,芙蓉街一度成为以经营文房四宝、乐器等为主的文化商业街,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街巷之一。

新闻推荐

县级及以下医院都将“先看病后付费”这种看病服务方式,山东市级医疗机构也将逐步实施

作者:李永明)2010年年底,济宁兖州市中医院在全国首创“先看病,后付费”。2012年,山东将在全省县级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本报记者 李永明“先诊疗后付费”,这一已在省...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曾经老字号云集、文化商业兴盛,素有“一街埋金”之誉;而今沿街180多户商家中109家是餐馆,下水道频堵、污水横流――坐标迷失,芙蓉街老本还能“吃”多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