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教授 宋运郊
山东苹果令人难忘,无论是从生产量、质量和销售业绩,或者是从营养、口感和营养价值说,苹果当属山东第一果。苹果虽好,可也不能忘记梨。在全国水果生产中,梨位居第三,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橘子。梨也是水果市场举足轻重的一员。据我所知,在一些南方省市,在一些中老年人口中,梨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一种水果。这里面既有对口感和营养的好评在内,更有对梨保健价值的崇拜成分。
梨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讨论一种水果的来历时,都要研究它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植物分类等级也是门纲目科属种,梨在植物学上属于苹果亚科下的梨属,看来梨和苹果还是亲属呢。我国出产梨最多的是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云南等省份。
中国是梨属植物发源地之一,亚洲的梨属植物大都源于东亚,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和秋子梨都属中国原产。据多种古籍记载,中国栽培梨树的历史已经超过4000年。在中国南北各地梨树都是最普及的一种果树。据20世纪末的统计资料,我国的梨园面积已发展到900万亩以上,在国内名列第三位,仅次于苹果和柑橘。
梨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梨中的维C 是心血管的保护神,是有利于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2009年,美国生物科学家曼德斯·劳步斯的研究成果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辐射的作用。梨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照,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美国硅谷某办公室将梨作为主要的防辐射物品,他们认为梨的防辐射作用远高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刺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
梨的性味甜酸、无毒,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养胃降逆的功效。
据说吃梨多的人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少得感冒,下个梨季节朋友们不妨一试。有科学家和医生把梨看做是“全方位的健康水果”,这颇令笔者吃惊。现在到处空气污染严重,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吃梨养肺”。
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梨,而且不乏优质梨。山东烟台有莱州长把梨、栖霞大香水梨、莱西水晶梨和香水梨。长把梨果色金黄果汁丰富,刚入市的梨吃起来比较硬,三两天后果肉就软了,甜而多汁,很觉受用,再等就烂了。一对新婚夫妇从北京来,转道去胶东旅游。回程带来三只长把梨,一再声明梨特别好吃,但保管不善一路走一路烂。后来体会到此梨就是不宜远行,深感可惜。这几种梨产量都不大,很少远销。就是济南也不多见。
陕西高平大黄梨也是味浓、水分大、果形整齐均匀,很像烟台黄梨,但耐贮存,单果重达400克左右,最大果重1850克。含糖量9.98%,酸量0.23%,糖酸比值38.93,属中上等品质。
梨果鲜美,肉脆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芳香优美。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梨果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梨果还有医用价值,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退热、解毒疮的功效,还有利尿、润便的作用。梨含有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 。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可以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梨具有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梨的市场优势和劣势
梨在市场上和苹果有相似的地位,每年上市时间相近,都是中秋前后,都是热销商品,但价格略有差异,苹果售价似乎略高于梨。热销程度南北有别,年岁不同的消费者也有不同。据我自己的体会,苹果的品种差异从果形可以大致分别出来,梨则难从外观鉴别。不吃梨就难分优劣,这话确实有理。过去说“粗皮萝卜细皮梨”,这在南方常常应验,但在北方却常常失误连连。山东朋友津津乐道的莱阳梨,其果肉多汁细腻鲜美的程度确实令人难忘,它的含糖量和保健价值更是不容怀疑,有资料说含糖高达12%,不知是否确实。它的“容貌”却无法高估,有绿有黑还斑斑点点,和“细皮梨”的概念差距很大,绝对是丑小鸭。纯纯正正的莱阳梨产量很少,只在一块河滩地上生存。笔者来山东二十几年,只见过少数几次。可是盗版或者说近亲莱阳梨却比比皆是,外观近似,报名都是“莱阳梨”,可实质让人生畏,多数是粗劣的茌梨。 怪谁?谁也不能怪。
好赖不分,名牌不显,表里不一,自然自己承受,这是梨市场的通例。笔者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浅棕色亮丽的梨,一咬又硬又涩如木头一般,我们称之为木头梨,见一次就够。直到现在我对棕色梨仍有戒心,近几年吃过几回棕色梨,口感都还不错,可知偏见该修正了。
山东卖梨和卖苹果一样,从没有卖家的介绍,买不买由你,倒是很民主。对年轻人来说,梨比不上苹果有人缘。山东传统销售方式是:产品好不好知者自知,你要不放心就切一块试试,一边还真有小刀和样品。买卖双方都常感慨买梨和卖梨的难处,却少有人研究买梨和卖梨的方法缺欠。
新闻推荐
◆晨报记者 王清 济南报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择校季,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时首先考虑的都是升学率高不高...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