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刚摄
图一:刚刚下线的青年莲花汽车整齐停放在停车场,等待出售。 记者张刚 摄
图二:济南市港沟镇宝雅公司研发生产的各种功用的电动汽车。电池的问题解决了,却在济南采购不到合适的充电器。
记者郭尧 摄□本报记者 李松 董莉 实习生 石晓丹 郑楚翘
配套存在短板已成共识,如何弥补济南汽车产业这块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正在酝酿一些激励政策。”5月10日,前往小鸭集团回复市政协委员、小鸭董事长周有志在今年市两会上提交的提案时,济南市经信委装备产业处处长岳双荣说。据了解,近年来类似的建议不少,市政协还专门提交过建议案,商务部门也专门针对汽车产业链到国外招商,岳双荣所在的部门去年曾两次组织整车与模具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对接会。
将出政策:奖励千万有望拉动近百亿
“济南的汽车配套,估计还有几年的痛苦期。”济南青年莲花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韩鲁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方面既有想法、有决心,也有行动要把济南汽车产业的“龙身”和“龙尾”接上,但还缺少鼓励政策。他建议,在专门规划汽车配套园区的基础上,园区内实行特殊政策,比如,给本土配套商按供货值多少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
给周有志提案的回复,恰好明确了将通过出台有关政策来引导济南汽车配套产业发展。
岳双荣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济南市经信委已经起草了《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扶持管理办法》,提出对模具、零部件与汽车、机床、电器等装备产业配套的奖励办法,很多内容就与汽车配套有关。
同时,有关装备产业首台(套)及产业配套奖励政策也在制定中,拟对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企业给予20万―50万元的奖励。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韩鲁平说,他们曾和济南几家做电器的企业初步接触过,希望能够合作,但对方似乎并不积极。“这些企业没人愿意做样件,要么不舍得前期投入,要么对市场前景预期不明朗。”韩鲁平说,随便一个电器兼容实验,一个小时就要1500元。日前有企业做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的实验,耗时72小时,一下就花了十来万。“实验一次还不一定过关,要是做上十次八次的,企业恐怕就吃不消了。”
看似矛盾的是,采访中,一些配套企业直言进不了整车企业的门。岳双荣说,整车企业都是大企业,而济南很多配套企业实力偏小,“有的是技术达不到要求,即使技术达标,也很难进入整车企业的法眼”。
在他看来,上述奖励办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办法》,经认定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项目列入当年济南市的装备配套专项资金计划,按项目的配套实际发生额度进行奖励,首次选用本地配套企业产品,予以5%的奖励;年度新增本地配套产品,予以8‰的奖励;年度新增外购本地基础件,予以1.5%的奖励,企业当年最高奖励额不超过150万元。
在汽车行业,通过奖励整车企业,鼓励他们使用本地配套企业产品,这样他们就有动力主动帮助配套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汽车配件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
“换句话说,政府投入的钱,不能简单地作为奖励资金,而是起到超前引导的作用。”岳双荣说,根据济南产业现状,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可拉动相关配套企业新增收入近100亿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产业对接:本土企业也有“高手”
“济南也有不少不错的汽车配件企业,首先应该把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岳双荣说。
事实上,即使奖励政策目前还没有出台,济南一些汽车配件企业也已经开始主动向整车企业“靠拢”。
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育正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做了近20年的重卡车灯,前年开始涉足轿车车灯领域,二期厂房建成投产后,将具备年产300万只轿车灯具的能力,但目前只向华泰等轿车供应为数不多的车灯。
去年5月,小鸭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的大型车身冲压焊接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据了解,这是目前济南及周边区域汽车配套厂家中配置最全、吨位最大的一条车身冲压焊接生产线,年可生产各类汽车覆盖件45万套。周有志表示,在给重汽配套外,他们目前还给力帆等众多车企配套,除了覆盖件,还能做车轮模具等小型模具以及其他众多配件。“我们确实对一些配套企业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不了解我们。”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安说,他前段时间去东营,才发现东营大王镇的轮胎在全国轮胎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到旺季,几家给他们供应轮胎的企业供不上货,“但我们不知道山东还有这么好的轮胎企业”。包括他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直言,有关方面应该多牵线搭桥。
引进厂商:提前规划避免乱成“一锅粥”
“日韩汽车企业对来济南投资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王喜东说,在在去年日本的推介会上,包括丰田工程、富士精密、三井物产钢铁、三井物产塑料贸易等在内的40家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到会。会后,日方企业不像往常的招商会一样,一散会就离场,而是“主动留下来排队换名片”。
据他介绍,赴日韩招商时,一批世界知名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看好济南投资潜力。之后,济南与世界知名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韩国KPF株式会社达成共识,目前KPF已落户明水开发区。该项目一期总投资2500万美元,占地60亩,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6亿元。“还有近10家汽车企业先后来济南考察。目前,多个项目正在进一步接触、洽谈中。”王喜东说。
程文安提醒,招商的同时,相当重要的一点是提前做好规划,不要来一家安排一家,否则最后会乱成“一锅粥”。建汽车配套群,肯定是以主机厂为中心,预留一块地,把物流配套、公路类卡车运输等因素考虑进来。据他介绍,当年针对东南汽车,福州政府就划出一块地,把水电气都建好,吸引企业进来,以东南汽车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园。吉利在宁波建生产基地时,当地政府也专门规划了一个物流园区。
“吉利如果年产量达到10万辆,每天会有120辆以上的大型卡车前来送货,光停车就需要很大的场地,司机还得吃住。”程文安说,不规划好,到时会乱套。同时,他建议尽量将所有汽车企业及配套企业集中起来。
韩鲁平的观点与程文安不谋而合,“希望政府能规划一块土地,专门用于汽车配套产业园的建设”。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工具车事业部总经理王汝江也说,这样能形成聚集效应。同时,韩鲁平认为,几乎所有整车企业的布局都是把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车间排成U形,从而使配件入厂和整车出厂等物流更加有序,政府规划除了考虑到产业聚集外,还应该考虑物流。
【记者手记】
补上短板,实现多赢
□李松
配套产业的缺乏,对于济南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双输”。
一方面,由于配套不足,整车企业不得不从外地采购配件,必不可少的物流费用显然增加了汽车成本,甚至会耽误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也会给车企推新车带来困难,因为每一个新车型都需要配套厂家研制出新的配件。空间上的距离,使得车企和配件企业的交流付出很大时间成本,从而会延缓推新车的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决定是否落户一地时,把产业环境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另一方面,汽车业是最长的产业链之一,业内通用的说法是1:10左右,即每生产一辆价值1万元的汽车,可带来约10万元的产值。周有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他不久前到日本考察发现,丰田总部周围有一群汽配企业,有的一家三代都是为丰田配套的。
身边也有现实的案例。鲁得贝董事长李育正说,鲁得贝的前身是济南制镜总厂12家分厂之一,正是看到济南有重汽,才改行生产车灯,如今其已成为国内行业前三。同时,目前主要给重卡配套的他们,正在开发轿车用车灯。周有志也开玩笑说,当年小鸭几乎吃不上饭了,他们研究“菜谱”时发现了重汽,并依靠地缘优势和把上市公司的“壳”转给重汽的特殊关系,给重汽配套,从而渡过难关。如今,济南的汽车产业已经拥有了重汽、吉利、莲花等整车企业,完全可以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发展,但看着近在眼前的蛋糕济南却吃不上,实在太可惜。
显然,及时补上配套这块短板,无论对于整车企业还是相关企业,都会大大受益。
新闻推荐
行李员的工作都是杂小琐碎的事,想干好却不易。记者黄中明摄□本报记者 刘峰实习生 陈彦杰时间:4月25日地点:舜耕山庄大厅济南时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开设“时报总...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