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宝明斋旧址
100年前的济南,得益于晚清政府的开埠经商政策,当时的芙蓉街片区已是商贾云集,名号林立,隶属于济南大永兴百货公司的宝明斋眼镜店就从这里起家,日渐风生水起,声名远播。
今天的济南,你能看到的百年老字号不多,即便有,也需花上些功夫才能找到。像宝明斋这样占尽济南商业标志性街区的老字号,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是什么让这个百年老号依然独占现代商业鳌头?关于宝明斋的故事里有没有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商业精神?记者带你走近今天的宝明斋,一起解读百年中华老字号。
2012年4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午后的暖阳穿过窗边的绿植,斑斑驳驳地洒落在宝明斋掌门人何承哲先生的身上。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纵然不过百年,但与1929年芙蓉街上的宝明斋老号相比,今天的宝明斋不可置疑地植入了何氏元素,融入了浙商血脉。
宝明斋老号的精髓是什么?宝明斋今天又被赋予了哪些新内涵?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在眼前这位宝明斋掌门人身上来寻求了。
大约30年前,山东大学一位老教师的孩子拿着一副“宝明斋”老号的眼镜来为父亲重新配制,眼镜虽然已经破旧,但老人却非常在意,这让当时的董事长何汝贤先生唏嘘不已。浙商特有的谦逊低调作风和市场敏锐洞察,让宝明斋的这位前任掌门人读懂了老字号的魅力,山大老教师在意的是品牌的情感:值得信赖的产品、稔熟精湛的技艺和无可挑剔的服务。
但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大江南北的时代来临之后,老字号的命运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有持守产品、技艺、服务者,却因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受制于资金、规模、机制、营销策略,日渐式微,销声匿迹;有盲目追随时代潮流者,受制于人才、体制、观念、道德,低劣模仿,“山寨”产品,自掘坟墓。
宝明斋实在是一个商界宠儿,好运相伴,洪福相随。其创始人之一的刘明春先生,晚年身居章丘,颇好笔翰,在听闻浙商何氏入主宝明斋重振当年芙蓉街名店雄风之后,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横幅“后继有人”,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外行看热闹,内行懂门道。刘明春老人深深知道,老字号的回归不是件简单的事,宝明斋的传承并非表面上一块牌子那么简单。老字号的复兴需要新的内涵,无论是产品的种类,还是经营手段、管理手段上都需要与现代企业、本土文化和时代精神接轨。
宝明斋土生土长在老济南,在这里,“重伦理、尊传统”、“商道即人道,人脉即钱脉”的商业精神世世代代薪火相传。这些齐鲁文脉的特性,既有积极可取的一面,也包含着农业社会的特征,因循周礼,不思变通,与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很难合拍。
但幸运的是,何氏家族的浙商血脉融入了宝明斋,吃苦耐劳、义利兼顾、稳中求变、开拓创新的浙商精神植入了百年老字号,令宝明斋与时俱进、羽翼丰满,屹立潮头。
老一代宝明斋掌门人何汝贤先生曾经这样表述他对传统精神的崇尚和继承:不合格的眼镜要当场摔掉!这是传下来的老规矩,老规矩我是永远不会忘的。
此言一出,人们诧异于一个生意人怎么能有如此通达的“利润观”。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经营文化中不一味贪求利润,不“涸泽而渔”的老字号风范。何汝贤先生说,这样的行为在我们老济南并不少见,往大里说,可以说是宝明斋不忘党的政策,不忘回馈社会。往小里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贪,就是不做“一锤子买卖”,就是对利润抱有敬畏心,就是适可而止、持续发展,这其实也是宝明斋发展的长久之计。
好一个“不合格的眼镜要当场摔掉”!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摔”字。实际上,只有不贪,企业其他的美德才有了基础,企业才会诚信,才会重视质量,才不会欺骗顾客。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品牌的重要价值,希望将老字号的品牌嫁接到自己产品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正把老字号的经营文化精髓嫁接到位呢?
嫁接传统精髓,亦要融通时代血脉。新一代宝明斋掌门人何承哲先生则用现代企业的法则延续老字号的魅力。宝明斋是国内眼镜行业最早导入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管理机制与质量检验体系一并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宝明斋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主动出击,积极进行商业运作,令老字号的宝明斋在新时代的大市场里更加璀璨夺目。2002年8月的“古代眼镜文化展”,2003年3月的“太阳镜新博会”,2007年8月的“百老汇眼镜博物馆”、2008年1月成立的“渐进多焦点验配专家团队”等等高水平的商业策划,这个百年老号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在获得了“山东老字号”和“山东省著名商标”之后,2011年,宝明斋实至名归,更是一举摘得了“中华老字号”的荣誉桂冠。 (本刊记者)
新闻推荐
作者:胡公慈5月11日,美国著名化妆品品牌玫琳凯的“美丽直通车”来到济南,受到了女性伙伴们的热烈欢迎,众多爱美女士纷纷相约早早来到活动现场,排队预约等候上车体验玫琳凯“美丽到家”服务。...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