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泺源大街一处咪表前,一位停车协管员向司机递单子收取停车费。 记者王锋 摄
探因
车主不知咋用收费仍靠人工
现状
车位利用效率未因咪表提高
前景
移走或者拆除去留值得商榷
□本报记者 陈彤彤
作为停车泊位引导系统的咪表,引入济南已近两年,但却呈现出各种“水土不服”的症状。记者发现,目前在济使用咪表自动刷卡停车的车主寥寥无几。而在很多车主的眼中,咪表仅是一块“昂贵”的停车收费指示牌。近两年来,咪表限时停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的核心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几乎成了收费的工具!
探访
咪表立在路旁,司机就是“不感冒”
咪表即电子计时表,所谓咪表泊车管理,就是采取国际通行的咪表计时刷卡收费的方式,提示车主在占用道路停放车辆时,应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和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功能,然而济南的咪表却没有起到相关作用。济南咪表的“试验田”――― 泺源大街(东起历山路口西至杆石桥段)的停车泊位状况,最能说明相关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咪表就立在路边,但不少司机始终对咪表停车不感冒。
12日上午11点,泉城广场南。济南市民孔先生刚把车停稳,停车协管员就来到孔先生车旁,“停到下午1点,4元钱!”孔先生把钱递给了协管员。记者走上前去,问孔先生为何不用咪表直接刷卡停车,“习惯了,每次停这都有师傅过来收。感觉用咪表比较麻烦,况且也不知该怎么用。”
记者在此处停留了将近半小时,进出约15辆车。询问了数位车主,像孔先生这样不知怎么用咪表的不在少数。“听朋友介绍过,可好像需要自己选择时间啥的,感觉挺麻烦。”市民张先生说。甚至还有市民表示,不知道咪表是什么。
现场
守着高科技产品,还得靠人工收费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咪表上都有明确的标注停车时间等信息的指示,完全是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守着高科技的产品,尴尬的现状是,停车协管员依然要忙着四处奔跑,依靠手写单据来记录停车信息。
在靠近趵突泉南路的一咪表停车处,记者看到,因为邻近补习班,前来送孩子的家长络绎不绝,停车数量也颇多。但是人来人往中,几乎没有家长进行刷卡停车,都是等协管员前来开票收款。
当两辆汽车一起停车时,协管员只能赶紧忙着收完这边的款项、写好停车条,再跑到那边收款、写条。麻烦不说,还耗费人力。有的协管员为了省事,干脆骑着自行车,来回在十几个停车位之间穿梭收费。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完全可以详细记录停车信息的咪表,却都尴尬地“矗”在那里,始终无人问津。
现状
风吹日晒下,有的咪表已经“停摆”
不少司机向记者反映,由于咪表的使用率始终普及不上来,咪表实际在司机眼中,已经成为了一块昂贵的停车指示牌。“看到咪表,就知道在这个地方停车需要缴费,现在不少咪表就起到这个作用。”市民李女士耸耸肩说道。
由于风吹日晒,一些咪表已经停摆、根本无法使用了。记者从金龙大厦向东,沿路北走了五六百米,发现已经有十余块咪表陷入“停摆状态”――― 始终看不到任何提示信息,根本无从使用。
费用
人工收取停车费,催生“讨价还价”
有司机告诉记者,因为咪表车位并未实现智能收费、依旧是人工收费,所以“讨价还价”在所难免。这一说法,在部分停车协管员那里,也得到了验证。
有停车协管员介绍,因为是人工收费,势必会遇上“讨价还价”的车主。
一旦发现对方很“难缠”,协管员也会酌情少收点费用,“例如,停车一个半小时,就收两元钱;停上一天10个小时,原本能收20元,实际就收16元钱。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但是不能差得太多。”
问题
车位循环不畅,一停就是大半天
按照最初的规划,安装咪表是为了让车位能够循环流动起来,从而杜绝有的车一占车位就是大半天的现象。但是,记者在连续的走访中发现,很多车位的“循环”并不畅通,仍旧是一辆车子就停大半天。
据介绍,由于泺源大街两侧单位很多,不少上班族无处停车,势必会选择在咪表车位处停车,所以安装咪表时设想的车位循环流动,至今尚未实现。
不少上班族抱怨,因为单位就在泺源大街旁边,没有停车位,只能把车停在路边。这样一来,停车费用太高,让他们难以承受。记者采访到了在泺源大街中银大厦某金融公司工作的周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在中银大厦工作3年了,“刚装咪表那会儿,觉得挺新鲜的,可是停了几天就吃不消了。车停一小时两元,他一般每天在单位要待10个小时左右,一天停车费就是20元。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要五六百元。”周先生介绍,“要是可以包月或设定个每日收费上限,可能我还会用下去。”
现在,周先生把车停在了公司对面的某小区,每月交100元停车费。周先生说,据他所知,目前公司已经没有同事刷咪表了。记者查阅了咪表泊车管理系统山东运营方的相关规定,发现咪表收费按物价局标准,并无包月包日的规定。
难题
刷卡停车难获发票,也成推广难一诱因
在一车主手中,记者拿到了他从停车协管员那里拿到的停车费发票。记者看到,这是一张“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小额通用定额发票”,上面还加盖了济南咪表运营商的公章。但是记者也了解到,如果是刷咪表,则不能获得这样的发票。
走访过程中,一老年协管员曾告诉记者,他看车这么长时间来,从未遇到一个主动要求刷咪表停车的车主,主要原因是嫌麻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刷卡停车没有发票。
仅视其为停车指示牌
咪表:该移走,还是拆除?
有市民认为:失败试验品若继续使用,势必浪费人力、物力
在走访过程中,有协管员透露,随着泺源大街的改造逐步推进,咪表可能要被迁往济南的其他街区。但是,对此有市民就提出质疑,“败走”泺源大街的咪表如果移往别的道路,会不会重新复制一个新的失败案例?是不是到了彻底拆除咪表――― 这一昂贵“收费工具”的关键点?
同时,记者在核对当初设置咪表的众多资料时发现,咪表设置之初的很多构想,时至今日仍未实现。咪表这个昂贵的“舶来品”在济南街头的下一步走向,仍旧值得商榷。
咪表提高车位利用率,未获实现
众所周知,道路是公共资源,其主要功能是供车辆和行人通行,道路上的停车是临时停车,而道路不是专用停车场。最早,设置咪表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车位利用率,从而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当时相关部门就曾介绍,咪表停车位是为有需求、到附近办事或购物的市民所用,解决临时停车的问题,使用公共资源是要有付出的,不然对无车族也不公平,并且提高道路临时停车位的使用率,就能更多地提供道路临时停车资源。
可对比现状,在泺源大街两侧的车辆,依旧是上班族使用居多,很多车辆一占就是大半天。许多时候,到泉城广场周边办事、游玩的市民,仍是频频发现车位“一位难求”。所以,借助咪表达到提高车位利用率的设想,最终未能实现。
借咪表“阶梯式”收费,落空了
当初,咪表处于试运行阶段时,按照规定停车的最长时限不能超过4小时。对于超时停放的车辆,以提醒为主,并作相关记录,对于故意超时停车的,交警部门还酝酿依法对超时车辆予以处罚。
由于国内一些城市对停车收费实行“阶梯式”收费,比如一小时5元,第二小时就是10元,这样就可以提高车位的使用效率。当时相关部门曾介绍,将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不排除使用阶梯形收费方式的可能,借此来杜绝车辆长时间占用马路车位,从而导致车位不能轮流使用的弊端。
反观现在咪表车位的收费状况,依然保持每小时2元,最多一天下来20多元钱,并不能督促车主建立及时腾出车位、保障车位循环的意识,对于长时间停车的车主,至今也未有任何相关处罚的措施出台。
咪表未能实现方便快捷缴费
在预设咪表停车刷卡缴费之初,构想是待停车诱导管理系统完善以后,停车预订以及到时提醒等业务将及时开通,这些业务要实行实名制,在提高服务的同时,还将考验车主的素质。
最初,人工收费只是一种辅助措施,借助人工收费作为一种缓冲功能――― 依靠停车协管员的帮助,介绍刷卡消费的方式或者帮助部分没有相关信息卡的车主实现停车,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刷卡缴费。
可如今济南街头的咪表收费,依然是借咪表之名、行收费之实,并未实现智能化收费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由于计算时间、核对费用的原因,车主在停车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依旧很多,也未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由咪表带来的智能交通,依旧落空
对照咪表设置之初的构想,还有一个关键点,是由咪表的智能化操作带来智能交通革新。时至今日,这个想法依然未获实现。
作为济南的停车诱导系统,当时相关部门介绍,通过咪表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会无线上传到管理中心。这些车位由全市统一管理,属于交通管理设施的一部分,后台和前端设备相连通信。借助这一套系统,将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
可是,现在咪表尴尬地闲置了,前方依然是昔日的人工收费系统,后台的智能化操作大环境也只能随之“泡汤”。
随之而来的,咪表到底何去何从?现在又成了一个新的棘手问题。有市民指出,咪表在泺源大街试行近两年来,已然是一个失败的“试验品”,如果继续将其移动到别处,势必会继续复制失败的样本,“如果相关部门想对哪些道路实行停车收费政策,只要符合价格标准及相关政策即可,不用将咪表移来移去,既耗费人力物力,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咪表实为提升道路使用率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咪表的意义就是以分钟计时的临时占道停车泊位,提醒人们在此泊位停车时尽量缩短办事的时间,尽快把车开走,以提高在停车泊位紧张地区的泊位利用率。
咪表在国外许多发达城市普遍应用,它主要是提高了道路两边占道停车泊位的使用率。美国大城市中绝大部分占道停车泊位都是由咪表控制收费。咪表收费接受硬币和信用卡,同时也是一个停车限时装置,通常一个咪表管理两个车位。纽约繁忙地段的咪表,投币后只能使用两个小时,一旦过时,表上显示的大块红色标志很远就能看到,招来停车罚单就不可避免。
咪表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使用历史,这与国外的汽车发展是有关的。在欧洲发达国家由于汽车保有量相对平稳、人工成本较高、古城保护以及拥有自觉缴费习惯的民众素质等诸多因素使得咪表得以广泛应用。
而目前,我国国内的停车管理理念,只是将咪表作为一种更有效的收费工具,并未认识到咪表在限时停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上的核心功能。因而,咪表水土不服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咪表水土不服并非济南独有
据介绍,从1999年至今,北京一共安装了近1万台咪表,结果多数沦为“街头弃儿”。根据2010年的统计,北京大约有95%的咪表处在闲置甚至废弃状态,其中不少已经被严重损坏。一台咪表从最初进口的高达几万元,到后来国产也需要上万元。咪表成为昂贵的街头“摆设”。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城市开始陆续引进咪表,借以改变停车难、停车乱的混乱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采用过咪表管理停车的城市至少超过50个:北京从1999年即开始应用咪表,但95%处于闲置状态;武汉全市咪表使用率不足10%,沦为街头摆设;海口10年间4次更换咪表设备,民众无所适从,咪表项目名声扫地;哈尔滨咪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另外,杭州、南昌、石家庄和长沙等城市,咪表应用时纠纷不断,相关部门干脆叫停了咪表项目。
新闻推荐
作者:王锋摄影报道图一:石明体右手拉着缆绳,左手拿着水管,悬在30多米高的峭壁上浇水。图二:石校梁每天都要扛着200多斤重的水管,攀爬上陡峭的山坡。图三“石校梁和石明体每天攀爬山路和峭...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