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她,用大爱撑起一片天 ——— 记莒县老酒厂退休职工杜春香

来源:日照日报 2012-10-19 22:1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鞠福轩编者按:

为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更好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市妇联联合日照日报社在全市开展2012日照市“尊老敬老好儿女”评选活动。现将部分参评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展播,以飨读者。

她用一副柔弱的肩膀独自扛起家庭的重任,不仅精心侍候着四位患重病的亲人而且将一双儿女送进了高等学府,成为社会的栋梁。她就是莒县老酒厂退休职工——— 杜春香。

1998年以来,杜春香其乐融融的家庭接连遇到了一连串的不幸,先是公公偏瘫,接着婆婆患上了心脏病,继而母亲染上了肺气肿,后来本人也因酒厂改制下岗。

她与丈夫的老家都在莒南县,自从公公偏瘫后,她就回到莒南老家,照顾老人,给公公端屎倒尿,翻身、洗脚、剪指甲、做针灸、干家务。这样的日子过了四年,可是不幸的事又接着来了,2004年丈夫在查体时查出患了尿毒症,当时她还在农村老家照顾老人,知道丈夫住院的消息后,她把老人托付给家中的大哥。她日夜陪同丈夫在医院住院做透析治疗,吃喝拉撒,大小便全靠她照顾。

尿毒症每个星期要做三次透析,光每年的治疗费需要7万元,高额的医疗费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压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此时杜春香的大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经济上的拮据把杜春香逼得走投无路,但是她毅然挺了下来。多年来,杜春香一直为治疗费四处奔波,到处求救,四处借钱给丈夫治病。在她的感召下莒县有关部门伸出援助之手帮她度过了暂时的经济难关。

为了陪护好家中的病人,杜春香多年来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有一次困累交加的她从五楼上滚落到四楼,脚踝骨折,她简单地处理一下后依旧陪丈夫去做检查。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疗费用,她自学了部分医学技能。2006年,由于丈夫血液透析时间久了,胳膊上的血管已不能用于透析了,经医生建议改为腹膜透析,每个月 15箱透析液,她都要自己从县医院拉回家中,再把每箱50斤重的透析液一箱箱的扛到5楼家中,就这样坚持了二年多。

随后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终于等到合适的肾源和筹措到足够的资金。2008年1月,她陪同丈夫到济南齐鲁医院做了肾移植,在济南手术住院期间,为了老人、丈夫两方面都照顾到,每次从济南回来后,不论多苦多累,她都要先回老家看望公婆。老天不负有心人,她丈夫的手术很成功,到现在已5年了丈夫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没有出现排异现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杜春香,不仅在酒厂正式办了退休,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日照也成家立业了,儿子在天津大学毕业后于2011年7月考入了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分校的药学博士,并享受全额奖学金。她一直说,只要有个完整的家,在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08年,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举办的“身边好人”活动中杜春香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评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2010年3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日照团市委、市妇联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的精神文明活动中,她被评为“全市孝老爱亲模范”。 

新闻推荐

张传生:信仰的脚印

本报特派记者 南 方□ 张传生简历张传生,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镇中疃村。1960年6月至1963年6月在五莲一中就读。现为中...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招报纸投递2012-11-02 22:12
评论:(她,用大爱撑起一片天 ——— 记莒县老酒厂退休职工杜春香)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