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鸡密创始人闫智翔(右一)在跟三位会员交流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老板该不该向雇员放权,如何放权?”上周日,山东商报创业俱乐部会员围绕这个主题齐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特邀嘉宾、山东商报创业导师闫智翔通过实战经验,精彩案例,从何时放权、放权给谁、如何放权、放权之后如何管理等四方面详细剖析了老板放权的那些事儿。
闫智翔说,放权不如说授权,权力是老板授出去的,与放不同,“放”是放手,不用再管了;“授”意味着老板还要管理,不能当甩手掌柜。手里的权如何放,什么时候放,放给谁,放权之后老板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授权的一个流程,老板要先搞明白这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员工和创始人都完成了一种角色的转变,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家创业公司,开始可能只有创始人一个人,但这家公司不可能永远只有一个人,如果创业顺利,它会漫漫成长,1人变成10人团队,变成30人公司,变成成百上千人的企业,面对日益壮大的团队,老板要学会释放手中的权力,让管理团队来管理,这是发展中必须的过渡。”闫智翔说道,他也是发展中慢慢悟出来的,放权急不得,也慢不得。
最初授权,老板将手里的权力授出去了,那么以前老板亲手操作的事情就由被授权员工来完成了。在老板眼中,这位员工肯定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及自己,于是会出现这种局面,授权之后老板还要指手画脚,甚至要求员工去做什么。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被授权的员工刚刚接过老板的权力,心里本就忐忑,这时候一个合格的老板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跟自己对比,更不是一味的指责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度过紧张和不安的时期。
授权过程,是一个老板需要忍耐,员工需要磨练的过程,也是老板和员工最关键的磨合期,如何完美的过渡?在沙龙中,闫智翔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总结,授权的过程就像挤牙膏,劲道使得匀称才不会断。本版撰稿记者刘静
正在沙龙1——何时授权?
分设了部门老板就该放权了
话题: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立管理层,这是创始人授权的开端。很多公司创始人心里有这样的疑问:如何判定公司需要建立管理层,老板该授权了?
闫智翔:从最高鸡密的发展轨迹来看,最初创业,公司只有十来人,一间办公室,自己一双眼睛一眼就可以观遍整个办公室,一对耳朵可以听遍办公室,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帮我管理,什么事我可以跟员工一同去做。对于初创公司,老板事事亲为不是坏事,在打造基石的关键期,奔波在一线的老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公司动态,发展风向,并制定出“合脚”的发展规划,更关键的是,可以物色并有心的去培养有可能成为授权对象的员工,也就是部门负责人。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公司开始陆续成立了小部门,当时员工发展到了20多人,有了小办公室,隔间,我的眼睛看不过来,耳朵也听不过来了,这就需要有人帮我听和看,到了该授权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授权只是简单的从每个部门里挑选出一个管事的,当公司进一步壮大发展到三四十人,公司会慢慢完善岗位,像副总经理、总监,管理层陆续出现了,之后公司有了股东,就有董事会,股东大会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正在沙龙2——放权给谁?
了解公司的人最靠谱
话题:当公司创始人到了该授权的时候,他手里的权力应该放给谁?这里很多老板心里有着这样的担忧:创业型公司一路走来,能够坚守下来的员工都是元老,创业初期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心态干活,面对原本平等的团队,老板如何选择授权对象,又如何安抚更多没有被提拔的元老?
闫智翔:一支创业团队,大家都没有当过领导,有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适应能力弱,不适合当领导,但却是做业务的能手,这就要求公司创始人,在创业初期与员工携手前进时,具有这样的分辨能力:谁是有管理潜质的可塑对象,在有意授权之前,就有意无意的给他多增加任务,让其他员工逐渐的适应,当有一天,宣布其管理人员身份时,其他员工已经产生了理所当然的心态,不过老板也要做好安抚工作,因为一定会有员工有情绪波动。
对于授权给谁的问题,还有一种解决方式,一家知名的IT公司,七位核心团队成员,除了两位创始人,其他人都是从外部引进的,说白了,都是空降高管,该公司创始人曾说,怎么找到一个又能干,其他方面又非常匹配的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摸索过程。显然这家公司创始人厌倦了选拔的过程,或者等不及了,选择了最为直接的挖角,这也是解决“授权给谁”不错的途径。授权给元老,还是空降高管,各有利弊。能够一路走下来的公司元老,一定是与创始人志同道合,理想一致的人,同时让团队成员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承担领导的责任,也是能让其他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发展有希望。所以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是,先带徒弟,出师了再授权。但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授权员工在最初执行管理职权时,可能管理上不及空降高管得心应手。
这个环节还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考验一个人是不是老板想要的。最简单的方式是,先让候选人制定一个部门的半年计划,这是对公司战略的解读,如果制定到位,这意味着该部门负责人跟公司的战略层面一致,方向不会出问题。
正在沙龙3——如何授权?
授权要像挤牙膏
话题:到了该授权的时候,也确定要授权给谁,就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何授权?是一次性的把手里的权力放出去,还是像挤牙膏似的一点点授权?公司元老和空降高管之间的授权,又有怎么样的差异?
闫智翔:不管是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员工,还是外部挖角来的高管,作为公司创始人,都要先带着他们一起干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让部门负责人了解公司总体概况,发展方向,这一点对提拔起来的员工尤为重要。以前员工是在一个岗位上干活,升入管理层,员工要站在公司角度看问题,高度不同,需要适应,等待各方面业务成熟后,再授权。
授权要像挤牙膏,一点点授,最忌讳一次性的把权力下放。我个人的授权方式是,将授权对象设定为部门负责人,授权前两个月,我会跟他一起去制定一两个适合部门发展的方案,然后一起实施,从产品的整体定位到细节,观察方案的正确性,如果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太大纰漏,就可以放员工独当一面,但我还要跟踪观察两到三个月,看看其独立行使职权的工作推行顺畅度和效率,以及得到权力后的心态变化,如果都没有问题,那就基本可以放手了,授权时间在半年左右。
在授权过程中老板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管理公司,方式、方法都不同,部门负责人在未来行使权力后,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管理和运营公司,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老板要通过公司内部员工声音和外部客户反馈,先考量一个最坏,但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授权结果,一旦触及底线,需要及时调整授权方案。
正在沙龙4——授权后
由管事变成管人
话题:授权后,员工成为了公司的管理者,取代了老板之前的工作,那么授权结束后,老板应该做什么?很多老板授权后有“轻飘飘”的感觉,突然卸下肩头繁重的担子,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闫智翔:很多老板完成授权后找不到北了,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就把眼睛盯在了部门负责人身上,总是觉得对方干的不如自己好,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后悔授权了,抱怨这里做的不好,那里不好,这样的错误我也犯过。完成授权,对老板是一种新的考验。如今的我如果感觉部门负责人做的有纰漏,我会这样跟他们交流,“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你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式吗?”通过委婉的方式去引导对方,比抱怨产生的结果要好的多。而这已经体现出,授权之后,老板应该做什么事。
授权之后,老板主要工作从具体的细节上脱离出来了,也转型去做管理了。这里的管理区别于部门负责人,老板首先是管人,管理部门负责人;其次是管事儿,制定公司的战略;还有一点别忘了考核。前面两个概念通俗易通,对于考核很多人有点纳闷,考核什么?公司业绩是老板必须掌握的,公司的各项运营指标,老板需要非常锐利的从繁杂的报表中解读出最关键的信息,用这些信息去考核部门负责人,有没有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指标。只有到位的监管,才能实现最初授权的愿景。
新闻推荐
昨日,山大举行臧克家遗物捐赠仪式点击查看原图老舍墨宝记者徐玉芹摄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徐玉芹)“...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