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手中拿着的全家福距今已三四十年,当年最小的女儿如今已退休点击查看原图老人们一起翻看儿孙们的合照
点击查看原图“没觉着的,他老了,我也老了。”94岁的陈玉美老人边翻看自己的照片,边笑着感慨。93岁的老伴赵丕良在一边会心的一笑。出生在旧社会的两位老人年轻时根本没机会照相,直到1966年,夫妻俩才带着7个儿女照了第一张全家福。那时照片中的他们仍然还很青春。如今,再次和自己青春时的照片合张影,两位老人感慨万千。文/记者陈心如图/见习记者赵天羿
结婚当天才见第一面
在历城区全福街道的黄台电厂宿舍,赵丕良和陈玉美两位老人的家中,从不缺乏欢笑。
老人虽年岁已高,但身体却很硬朗,赵丕良老人每每感慨,“活到这个岁数,还不糊涂,我们老两口很知足!”当和记者握手时,还能感到老人的手非常有力气。
1938年,农历8月19日,两个人在媒人的撮合下结婚,“定亲两年,但结婚当天才第一次相见。”听儿女说,父亲赵丕良天生好脾气,母亲陈玉美性子急,偶有磕绊,父亲也都能化干戈为玉帛,博母亲一笑,然后便和好如初。
1958年,赵丕良从潍坊坊子电厂调到济南黄台电厂,为学习先进的高压发电,当时奔波于陕西、青岛、北京,四处学习。只要有他,就是家,1960年陈玉美带着儿女一起远离故土,跟随丈夫在济南安家。
直到1966年,全家第一张合影,老人还是年轻的模样,7个儿女相伴左右。
没觉着的,他老了我也老了
如今,最小的女儿也已退休。陈玉美翻看往昔的照片,一阵唏嘘,“没觉着的,他老了,我也老了。”
1985年,小儿子结婚,就在农科院后面的空地上,拍了第一张黑白合影。赵丕良还是一脸的笑容,直直的挺着腰杆,陈玉美安静的靠在一边,但岁月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儿女回忆,一家人的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略显紧巴。
去年,孙女把老人的照片整理成册,还印成了挂历,成了最好的时间影像。
父母是我们的榜样
小女儿说,两位老人都不是自私的人,“常常告诉我们,要对公婆多一些照顾。我们也会跟自己的儿女说,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让老人高兴。”
在儿女心中,父母成了他们最好的榜样。小女儿至今还记得,最小的哥哥第一年发工资,“25元钱,第一份工资就上交给父母,没想到父母一直留着,直到哥哥的女儿结婚,他们两位老人又把钱拿了出来,让侄女拿好这笔钱,知道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如今,家族越来越庞大,儿孙加起来一大家子有53口人。除有两个儿子在外地,其余儿女都留在济南陪着两位老人。这些年,只要到了节日、生日和纪念日,家里人无论天涯海角,都纷纷聚在济南老人家中,热热闹闹,倍感温暖。
新闻推荐
老人骑自行车去高新区上班点击查看原图1944年出生的陈玉玺家住济南乐山小区,今年69岁的他每天都要拿出两个半...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