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通常要上网了解相关品牌信息,然而网上各种版本的“十大品牌”,往往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十大品牌”究竟是谁评的?有多少权威性?评选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猫腻?国庆期间,“新华视点”在北京、济南等地进行了调查。
号称“十大品牌” 甲醛检测超标
近日,北京市民王先生为装修新房连续跑了几个家居建材市场。几乎遇到的每个商家都向他这样推介,“我们的地板是中国十大品牌”、“我们的沙发是行业十佳品牌”……王先生说:“不管卖什么家具的,都说自己是十大品牌。听着都很好,但总觉得不大可信。”
记者近日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时发现,“十大品牌”已成为商家们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一家经营地板的商家在店内显著位置标示“中国地板十大品牌”、“全国地板3·15质量十大品牌”等字样,当记者询问这是由哪里评选的时,销售人员竟答不上来。
“十大品牌”现象几乎渗透了家居建材行业各个领域。从橱柜、卫浴产品到墙漆、地板,从水龙头、灯泡到电表、窗帘,都可以看到“十大品牌”的身影。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的是,“十大品牌”满天飞,评选“十大品牌”的部门更是五花八门。
一家地板行业网站竟然在一年就评出“最具投资价值”、“最受消费者喜爱”、“最具性价比”、“最具品牌价值”和“中国健康地板”5个版本的“十大品牌”。一家企业虽然连续5年都获得“十大品牌”,但给出这个称号的单位却并不一样。
虽然都标榜自家的产品是“十大品牌”,但品质真的可靠吗?记者调查发现,一家曾获得多个“十大品牌”,并在网站上称“二十八省市消协监测环保性远优国标”的地板企业,就曾在去年曝出甲醛超标的问题。
广东省质监局今年5月公布的软体家具甲醛超标企业中,也有多家在网站声称获得“中国家具十大沙发品牌”、“十大时尚品牌企业”等称号。
品牌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十大品牌”由谁来评?为何种类繁多、榜单各异?评判标准又是什么?是否公正可信?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本应由第三方机构公正公开的评选,已异化为参评企业博取虚名、评选组织谋取利益的手段。
“只要给钱,谁都能评上‘十大品牌\’。”北京一位从事了10余年地板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家入行两三年的企业,只要愿意花钱,一年就可以拿到好几个‘十大品牌\’,还有一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过几年就倒闭了。”
常年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服务的营销专家周淮山说,这类评选大多事前没有标准,事后没有监督,根本不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谁给的钱多谁排前面,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收钱发证,一个“十大品牌”证书能发给十几家企业。
广东顺德从事家具行业10多年的符碧华告诉记者,今年已有超过5家评选单位联系他们,还暗示或直接明说,只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
贾小卫说:“实际上就是花钱买奖杯,所谓的‘十大品牌\’,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只有消费者蒙在鼓里。”符碧华说:“很多家具售价虚高,就是因为一些评选和宣传费用都传导给消费者了。”
“十大品牌”评选乱象,并不仅在家居建材行业。奶粉、服装、家电、汽车,甚至房子等也都在“十大品牌”的光环下“熠熠生辉”。专家认为,这种“不差钱”的评选乱象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也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应尽快予以清理规范,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新华)
相关新闻
真十大品牌都是外国货
近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集团共同编制发布的2013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在香港揭晓,这也是第八次对亚洲品牌的影响力进行的测评,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个品牌入选,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入选品牌最多的三个国家。
亚洲品牌500强的评判标准是品牌的亚洲影响力,基本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亚洲领导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印度虽是亚洲消费市场成长最强劲的地区,但这两国的企业品牌仍难获消费者认同,甚至在本土市场亦如此。同期发布的“亚洲品牌忠诚调查”结果显示:和日本人心目中的前10名都是日本品牌相反,中国人心目中的前10名品牌都是外国品牌。 (京华)
新闻推荐
今天我来给大家说天气。昨天阳光明媚,气温舒适,最高气温 28.5℃,美中不足的是空气质量似乎不是很好。预报说今天白天多云间晴,气温下降 3℃左右,最低气温12~14℃,最高气温25℃左右。是不是今天气温就开...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