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亮
陶菊隐先生在《北洋军阀统治史话》一书中,曾提到20世纪30年代日军在山东曾协助鲁军平息“胶州事件”。欲弄清“胶州事件”的来龙去脉,必须先介绍一位关键人物,这个人叫陈离生。
陈离生(1884—1963),原名陈以焱,山东定陶人。他出身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06年在曹州中学读书时,目睹清廷腐败,内忧外侮,遂有投笔从戎、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之志。从1907年起,陈离生先后毕业于山东陆军小学、北京陆军中学、保定陆军营学校。期间,他由王鸿一介绍加入同盟会。军校毕业后,陈离生历任旧陆军上尉连长、中校团副、上校团长等职。1920年,陈离生参加直皖大战,战功显赫,深得师长周荫人的赏识,被提拔为少将旅长。
1926年秋,广州北伐军进攻福建,军阀孙传芳派已提升为十二师中将师长的陈离生在江浙一带与薛岳、刘峙、陈诚作战,兵败北退。陈离生治军严明,在沿江北撤时部属万人,所过城镇鸡犬不惊,当时上海各报盛赞此事。不久,陈离生回山东加入军阀张宗昌为首的直皖联军,任第五军上将军长兼闽军总指挥。
作为老同盟会员的陈离生,在长期的军阀混战中,深感北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加之张宗昌在山东无恶不作,渐渐有了革新思想,其主张越来越倾向于民主和革命。
1927年5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军相继占领徐州、扬州,孙传芳军被迫退往山东日照、诸城、郯城、临沂等地。此时,孙传芳所属各部或被打散,或被蒋介石收买,其主力只好退往胶东半岛。6月中旬,孙传芳嫡系周荫人部到达胶州,所部万余人驻扎胶城内外,民房容纳不下,只好露宿于野外,幸亏“全军皆守纪律,地方未受骚扰”。据老人讲,漫延数里,一望无际,秩序井然,这在军阀部队中是少见的。6月23日,驻胶城周荫人部发生兵变,周荫人被迫通电下野,陈离生掌握了军队实权,指挥部设在胶州城内文庙(现世纪花园)等处。
由于国民党内部分化,宁汉双方相互备战,在津浦路上并不积极采取攻势,故南京北伐军和张宗昌及孙传芳的直鲁军一度在山东境内相持不下,互有胜负。
蒋冯徐州会议后,冯玉祥骑兵第一军郑大章部进攻鲁西,南京军队配合反攻,自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南京北伐军接连攻克了滕县、临沂、荷泽、巨野、嘉祥、金乡、鱼台一带。
在这种形势下,7月3日,陈离生部突然在胶州宣布起义,通电声明脱离北洋军阀,拥护南京国民政府,接受冯玉祥所委任的第39军军长兼援鲁军总司令职务,聘请胶州人柳长泰为参谋长兼前路总指挥。当天,陈离生通过商会发布通告,下令各商店、门户一律悬挂青天白日旗,以示欢迎。接着,命令所部拆毁高密至蔡家庄的铁路,阻止青岛日军西进济南,与在青岛的张宗昌军祝本祥部对峙。驻高密的孙传芳军郑俊彦部闻讯后起兵响应,与陈离生采取一致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胶州事件”。(待续)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