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绿化工程王炳慧/摄张培玉齐洪波
编者按:
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青岛市“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空间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市全域融入青岛“正品字型”核心区域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青岛市政府观摩考评组自去年9月29日至今年7月4日,连续十次对大沽河防洪工程、水源闸坝、道路桥梁、绿化等工程建设进行观摩考评,我市在青岛五区市中连续十次位列第一,实现了“十连冠”、“大满贯”。
大沽河发源于烟台招远阜山,流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红岛区四市一区,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1平方公里。大沽河胶州段主河道全长41.5公里,两岸堤防全长58.2公里,在九龙办事处码头村东南流入胶州湾,流域面积433.6平方公里。
2011年8月3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大沽河治理的意见》。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水利、林业、交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沽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启了大沽河治理的新征程。
2012年2月15日,我市正式启动大沽河治理工程,历时28个月,水利、绿化、交通三大工程全部结束,总投资24.43亿元,共完成水利工程总量2512.64万立方米,绿化总面积20075亩,铺设57.3公里堤顶道路和65条“非字形”道路,服务区、博物馆等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初步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科学规划描绘治河蓝图
科学规划是大沽河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我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胶州特色、提升城市功能、注重产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一流标准的要求,科学编制大沽河治理规划。
为确保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2011年7月上旬,我市组织有关人员到北京、沈阳、临沂等地考察学习河道治理的经验做法,引进生态空间设计和先进发展理念。编制完成了《大沽河流域(胶州境内)保护与空间利用规划》,确定了大沽河胶州段“建设幸福、生态、活力母亲河”的目标和“生态中轴、幸福纽带、活力水岸”的功能定位。
规划治理总面积190平方公里,结合区位和地域特点从北向南依次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带、新型幸福社区聚集区、滨海湿地保育带,依托沿河空间腹地将建设房车露营度假基地、大沽河博物馆等一系列项目,着力打造人水绿相融相生的滨河生态产业廊道。
惠民拆迁
赢得群众支持
征地拆迁是大沽河治理的首要条件。大沽河胶州段治理工作堤防工程范围内共涉及4个镇(办事处)79个行政村。面对艰巨复杂的拆迁任务,我市组织水利、交通、林业、财政、国土、规划等多部门联合作战,建立了指挥部、镇办、村委“三位一体”的征地拆迁体系,全力以赴推进土地征收、地上附着物清理补偿工作。制定了《胶州市大沽河治理工程征地拆迁实施意见》,做到“三公开”、“三统一”,即公开拆迁法规政策、公开拆迁补偿标准、公开拆迁完成时间;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赢得了拆迁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激发了群众参与大沽河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2013年5月底,大沽河胶州段征地拆迁工作圆满完成,共征地19382.61亩,拆除房屋、厂房38689平方米,迁移坟墓20342座,迁移管线76处,关停窑厂6处等,共拨付征地补偿费3.07亿元,地面附着物清理补偿费2.46亿元。期间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零信访实现大拆迁,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双赢”。
凝心聚力
建设精品工程
面对大沽河工程量大、施工条件复杂等问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举全市之力,凝聚各方力量,攻坚克难,力争把大沽河治理工程建成现代水利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0余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大沽河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大沽河治理,全力支持大沽河治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坚持以“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管理水平”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组织协调与指挥调度体系,坚持“日报告、周调度、旬检查、月评比”制度,加强工程调度,强化对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组织召开各类协调会、调度会、工作例会等300余次。
市水利局实行总动员,把全局70%的技术力量投入到大沽河治理工程上,细化工程节点、工序、工期,确保各项施工调度有序、快速推进。工程技术人员全天候靠在工地上,拼上、豁上、摽上,顶风雨、冒严寒、战酷暑,抓管理、保质量、促进度,水利施工高峰时期现场机械达1500余台,现场工人数千人,创造了日开挖、填筑土方20万立方米的纪录。水利工程建管组被青岛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队”荣誉称号。2013年11月19日,水利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投资7.99亿元,共填筑堤防58.2公里,河道疏浚33.2公里,护岸工程60.8公里,新建改建23座涵闸和2处取水口,完成工程总量2512.6万立方米。
市林业局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从“绿量、密度、时间”着手,给予施工单位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绿化与工程建设进度高度统一。创新开展了堤顶道路行道树“五线”栽植法,即树顶、枝下、支架、涂白、培土一条线,有效增强了林木景观效果。今年6月,绿化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总投资4.62亿元,绿化面积20075亩,共栽植乔木26.4万株,栽植灌木195.5万株,地被275.2万平方米。
市交通运输局先后9次与相关部队协调交涉,完成了军用光缆迁改工作,迁移费用由790万元降至150万元;多次到济南、淄博等地与相关部门商谈,完成了高压电线和通信光(电)缆迁移改造和两座铁路桥下清淤施工许可。督促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开展道路建设,定期深入施工现场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大沽河胶州段堤顶道路路面工程全长57.3公里,总投资2.92亿元。截至目前,57.3公里的行车道和自行车道、229.2公里路缘石、65条15.6公里“非字形”道路,204国道、胶济铁路、济青客专、青银高速等下穿绕行道路全部完成,实现全线贯通。
市城乡建设局本着“严格负责、厉行节约”的原则,全力推进大沽河样板段停车港湾及湖心岛建设。停车港湾计划投资1700万元,占地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投资600万元,完成150个车位及8000平方米环停车位周边沥青路面铺装,配置30盏太阳能路灯,设置公厕及售货亭各1座。湖心岛绿化总面积53.5万平方米,工程回填土方总量65.1万立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主要实施景观绿化、自行车道、广场铺装、桥梁、雕塑、湖心岛水系等配套建设。目前,前期建设已结束,初步具备旅客集散、休闲观光功能。
大沽河治理工程得到了全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职能部门和各镇办全力参与,沿岸干部群众积极配合,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高效推进。仅用28个月的时间,“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河湖海相通、人水城相融的梦想变为现实。
效益凸显
托起幸福胶州
大沽河治理是一项集防洪、交通、旅游、灌溉、生态于一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将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水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沽河治理后,大沽河胶州段防洪标准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有效消除了沿线防洪隐患,大大提高了流域防洪减灾能力。通过河道清淤、河堤拓宽等措施使蓄水量由原来的1310万立方米提高到271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万亩,每年可提供城区供水1140万立方米,每年可向少海引水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少海蓄水量近30%。增加绿化面积20075亩,相当于建成2个万亩林场,森林覆盖率增长0.83个百分点,仅绿化一项折算每年产生生态经济效益为6.68亿元,将极大改善我市境内的生态环境,构建起健康稳定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成为我市的绿色景观长廊和生态旅游区。
大沽河综合治理也有效改善了大沽河水生态环境,成为我市的一条“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形成生态景观长廊,创造以大沽河为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生态化的人居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理想的节假日休闲、旅游和观光场所;与此同时,大姑和治理进一步拉开我市城市空间发展框架,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沿河经济带,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水光潋滟碧波粼,大沽河畔卷书云。治理之后的“母亲河”旧貌换新颜,平阔宽广的河道生机盎然、美景如画,已成为我市城市休闲旅游的景观河。大沽河治理托起了沿岸居民的幸福梦,也开启了大沽河新的历史篇章。
新闻推荐
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实现Q板挂牌———“胶河源”:资本市场扬帆起航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