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历经三代传承制琴手艺逾百年“杜记琴铺”忧后继乏人

来源:济南时报 2014-05-21 03:17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郭尧摄

杜长江在试拉新制作的胡琴 记者郭尧 摄

在历下区曲水亭街南头,泉水蜿蜒深处,一家普通的大杂院里经常会传出婉转间断的琴声,周围的老街坊们都知道,准是杜师傅又在试拉刚做出的新琴了。“济南内行人除了我家没有干的了,我总得把老祖宗的东西给传下去。”自民国创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杜记琴铺”,历经多次搬迁。

今年54岁的杜长江,作为第三代制琴师,始终带着爷爷、父亲传承下来已有百年历史的制琴桌,也守候着百年铺子精湛的技艺,只愿为老济南留下制琴的手艺儿。

技艺精湛:打(出的胡琴传到东三省

20日下午,在大杂院一间1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记者见到了二胡老手艺人杜长江和他的制琴摆件。十几种锉刀、量尺在百年制琴桌面上成行排开,很有气势;京胡、二胡、三弦、月琴、坠琴随处可见,让人忍不住想拿来一试。“制琴这门工艺最重要的是口碑,你做的好了,不用自己宣传,就有人找上门来。”从小在爷爷和父亲做琴的氛围下耳濡目染,20岁左右即开始独立做琴的杜长江一边低头用锉刀打(着一根尚未完成的二胡琴竿,一边颇自豪地表示,目前自己承接的大部分都是定做的活计。“之前有东北、胶东地儿的人来济南,都专门打听着过来定做,这两天又接了几个烟台、齐河的活儿。”他说。

杜长江告诉记者,自家琴之所以制造的好,是因为从爷爷辈开始自己家就与胡琴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时期爷爷率先创立了杜记琴铺,由于选材严谨、雕工精致,音色突出,杜记琴铺凭精湛技艺名扬老济南,在当时七八十家琴铺中名列翘楚。

手艺延继:最怕百年技艺成绝响

十几平方米的工作间,杜长江每天一个人转悠。“你们要是不来,我这儿有时一天来不了一个人,我自己做琴一做一天。”说起老济南的制琴手工作坊,杜长江一声叹息,他告诉记者,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济南最多时曾有八十多家制琴铺子,然而历经沧海桑田,如今济南只剩下自家的杜记琴铺还在坚守着手工制琴的传统。

“从闺女四岁时就想培养她拉琴,以后传承我的手艺,但她不感兴趣,一天都没学过。”杜长江很无奈,今年已经28岁的女儿毕业后在济南一家公司上班,别说做琴,连琴都不会拉。杜长江的爷爷一生没有退休,做琴到77岁去世;父亲也做到80岁高龄因病才停手,今年已经54岁的杜长江,虽然誓要像爷爷、爸爸一样坚持做琴,但是他对制琴手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深深地忧虑。“手工制琴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而且手艺人永远发不了大财,收入仅能养家,现在年轻的很少有人愿意学了。”他目前唯一的希望是弟弟家正在上大学的侄儿,“但愿他毕业后有兴趣,我将穷尽我一生的经验教导他。”

(记者徐从芬)

新闻推荐

别具一格的图式淡雅静逸的情怀——— 李兴杰国画赏析

《北川鸣禽》《望月》《心自闲》《幽垣》《清谷幽鸣》《铁柯春声》李兴杰,1981年生于山东阳信,2010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沈光伟先生。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居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经三代传承制琴手艺逾百年“杜记琴铺”忧后继乏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