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齐河大黄乡———空调间里一天长出百吨蘑菇

来源:济南时报 2014-05-14 03:20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苏晓萌本报记者朱文明

□济南日报见习记者 苏晓萌 本报记者 朱文明

5月13日,济南最高气温30℃,不少人穿着短袖。当天,齐河大黄乡食用菌产业园,初进金针菇包装车间,记者打了个寒战,这里只有0℃。

如此低的温度靠节能恒温设备保持,包括湿度和光照在内,全由车间外一个智能设备调控。这让原本季节性栽培的蘑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业园内13家加工企业,日产量达到100吨,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深加工及废弃料综合利用于一体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大黄乡食用菌产业,是齐河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县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大黄乡益生园菌业育菇车间。 (记者朱文明 摄)

厂房里80天长成 一年收5季

春末夏初,小麦抽穗。过建邦黄河大桥,进入齐河境内,沿晏黄线一路向北,跨过赵牛河上一座小桥后,再行驶七八公里就到大黄乡驻地。

这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沿街多是平房,夹杂其中的两三层小楼很有鹤立鸡群的味道。在年轻女副乡长刘晓真带领下,走进乡政府南邻的食用菌产业园,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平整的园区路两侧,是10余家企业,院内生产厂房高大敞亮。

山东齐河益生园菌业有限公司在产业园最西头,进厂区大门,看到一处小山一样的料堆,主要是木屑、粉碎的玉米秸秆和棉籽壳等,这是制作菌包的主要原料。

厂区共有1.2万平方米厂房,配料和装袋车间内,工人把配好的料加上菌种装进一个矿泉水瓶大小的塑料袋,扎口中间塞一个棉球,供菌包“呼吸”。随后,菌包经过消毒处理,送去制菌车间,待小苗初出,再转至育菇车间,那里被分割成一个个单间,每扇门进去狭窄的通道两侧是8—11层的培育架子,菌包一层层码放。

制菌和育菇车间都凉飕飕的,有的漆黑一片,有的有些许暗光。温度和光线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控。在最后一个环节包装车间,温度低至0℃左右,工人把一捆捆金针菇切割后装箱。这家省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有130多名工人,最多时每天产10吨鲜菇,除供应省内,还销往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

益生园菌业总经理曹健介绍,原来土棚栽培,一年收一季,现在工厂化生产,从制菌到育菇只需80天左右,能收5季,每天都能稳定出产品。

大黄乡食用菌产业园内,像益生园菌业这样的生产加工企业共有15家,其中13家投产,旺季每天产鲜菇100吨左右,淡季约80吨。

1998年就已开始用大棚养菇的大黄乡,如今是全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乡镇。“15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加上合作社农户,将有实力冲击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园区,争创全国食用菌产业制高点。”乡党委书记邵朱军说。

调味品老板转行加工食用菌罐头

大黄乡食用菌产业园内,除鲜菇生产企业,还有一家鑫味坊食品有限公司,专做深加工,生产食用菌罐头。该企业负责人王恒德带着记者,经过更衣间和除尘室,进入无菌车间参观通道,看到工人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正在流水线上工作。

参观过程中,王恒德讲起创业经历。他在外地做了15年销售,后回乡创办调味品企业。看好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2012年转行做深加工。“我是大黄乡人,回来建厂就是要在家乡长期干下去,眼看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深加工产品才刚兴起,不能错过这个创立品牌的机会。”王恒德放弃调料品厂股份,独自创业。

当年5月18日,鑫味坊投产,至月底实现100多万元销售额。“悬着的心一下就放松了,对这一行业信心更足了。”

两年时间,鑫味坊食用菌罐头和袋装产品,从路边店、农贸市场打入北京、天津、上海大型连锁超市,日产6万瓶、2万袋,年产值1.2亿元。

食用菌销售淡旺季明显,价格也随之波动。鑫味坊与供货企业和食用菌合作社签署协议,全年按照固定价格收购。此外,该企业还和农户合作,建设黄菇养殖大棚基地,统一收购,带动农民致富。

下脚料加工面条 菌渣变有机肥

食用菌处处是宝。在益生园菌业包装车间外,堆有金针菇切割下的根部和菌包,以前这些下脚料扔掉,现在大有用处。

鲜菇根部经过清洗、烘干、粉碎等工序后,搀入面粉里制作食用菌面粉和面条,菌渣可以制成有机肥。产业园内投资6000万元的德州佐田康瑞生物科技项目,建设有机肥自动生产线4条,年消化菌渣10万吨,生产有机肥5万吨。

食用菌产业崛起,激活大黄乡这个传统农业乡镇的镇域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带动3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栽培,1000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农业企业不纳税,却带动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这两年乡政府门口卖早点的都说生意好了。”邵朱军说。

因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在4月22日召开的齐河全县镇域经济会上,大黄乡作了典型发言。这次会上,齐河县委主要领导说:“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植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在提高产业附加值上下工夫。抓好品牌建设,在市场上提高齐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在品牌培育方面走出新路子。”大黄乡的食用菌产业正是沿着这一思路在发展。

新闻推荐

济南莱芜“牵手”越牵越亲

作者:石晓丹实习生张丽娟两市物流业签订框架协议满车去空车回,以后将变少 时报5月13日讯 (记者石晓丹 实习生张丽娟)自13日起,在济南工作生活的莱芜籍群众将实现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13日,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齐河大黄乡———空调间里一天长出百吨蘑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