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尧摄□本报记者曹莫
10日下午,马未都在山东会堂做《盛世与收藏》专题讲座。 记者郭尧 摄□本报记者 曹莫
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来济南开讲了。10日14:30,他在山东会堂讲解了一出生动又深入浅出的《盛世与收藏》。
大多数人了解马未都可能是通过《百家讲坛》、通过他创办的我国首家私立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通过他无数讲述收藏的著作……其实,59岁的他祖籍就是咱山东荣成。当有记者问到他眼中的山东人是怎样时,生长在北京的马未都回答很直接:就是我这样的人。
【谈收藏】
器物能准确地反映出时代风貌
说起收藏,通常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大量器物,陶器、瓷器、青铜器等,这也的确是收藏领域重要的一项。在马未都眼中,器物之美也能充分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器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历朝历代的器物都可以呈现在人们面前。从某种角度上看,它们是文明的坐标,代表着当时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环境达到怎样的高度。”他说,时代在变迁,流行的东西都不一样,通过器物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当时的人文环境,对器物的重视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宗旨。
对于收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没钱干不来。对此,马未都并未直接否认。他说,收藏靠的不仅是金钱,还有精力。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收藏的确要耗费很多钱财,但不少现代意义上的收藏行为,比起金钱,耗费更多的是精力。“有人喜欢收藏门票、有人专门收藏戏单,这些并不需要过多金钱,但有时要用一生去完成。”他说,自己开始搞收藏的年代,很多东西并不“值钱”。“过去我看上一件什么东西,对方会说,‘你要是喜欢,拿走就是了\’。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没有资金上的准备,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收藏是很困难的。”
【谈文化】
齐鲁文化有最厚重的文化特质
作为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内容,提起收藏,就很难不让人与文化相挂钩,收藏本身也正是文化的一个化身。在马未都眼中,齐鲁文化又拥有怎样的特质呢?“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齐鲁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中国文化经历了这么多时代的百花齐放,但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始终是一种指导思想,这也说明了它是最厚重、坚实和实用的文化种类。”马未都说,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不断转变,更多人急于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将收藏的中心从一种文化行为向投资方面转移,虽然无可非议,但却有悖于收藏的本意。
收藏是收集保存之意。马未都认为,在历史上,它本是作为文化的积累而存在的,并不是投资。进入经济社会,人们有了更丰富和科学的经济头脑,所以把收藏作为投资的一个选择。“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应清楚一点,就是文化比金钱更重要。即便有人搞收藏的初衷是投资,也不妨碍这一行为对文化的积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对传承文化和提升个人底蕴有好处的。”
【谈创造】
民族原创力取决于法律环境
如何才能提升原创力,为当代和后世提供更多打上“中华民族”标签的事物呢?
说到国人的原创力,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中国,往往一个类型的电影出现并获得不错反响后,第二年这类题材的电影就会蜂拥而至,而在西方这种现象是很难出现的。”他认为,在不少国人心中,创造的代价和风险太大,如果创造不能带来很多好处,宁愿去模仿,这样才保险。
马未都说,民族的原创力基于文化背景,中国人创新能力通常不够,反而在模仿上做得很好。中华民族文化呈现出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看是好事,但也带来了原创力不够的弊端,其中的一个原因要归结于法律环境的特点。“我们现在处在全球文化圈中,需要遵循许多国际上的规则,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等。原创力首先依赖于当代法律环境的改变,我国对抄袭、模仿这类事情还是相对宽容的,如果法律环境得到改善,或许会助推原创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表示,这对全民族提升文化底蕴和整体素养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马未都谈家风———
在北京生长却自称是正宗山东人
来济南开讲座的马未都看上去跟他在电视上的形象差不多——— 灰白的头发,略带沧桑的容貌,黑色的盘扣短袖唐装,给人又严肃又古板的感觉。但言谈中,他却是个很风趣的人,讲座中的妙语连珠经常逗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人们了解马未都,多数是通过他的著作、他的观复博物馆等,很多人不知道,从出生到成长都在北京的他,却是个“正宗”的山东人。他说,所谓“正宗”,是指他的父母都是山东人——— 父亲是荣成人、母亲是利津人。被问到自己眼中的山东人是什么样的,马未都的回答很直接:就是我这样的人。他说,山东人的性格豪爽、耿直,自己的个性中也不乏这样的特点。“山东人很能喝酒,这一点我就很符合。”台下又是一阵大笑,随后而来的就是雷鸣般的掌声,这正是作为正宗山东人的马未都与家乡父老的特有互动。
由于生长在北京,以前回到老家荣成时,马未都还会有点生疏。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荣成人把“吃”叫“逮”、把“喝”叫“哈”,他第一次去便闹了笑话。老家人正在吃饭,叫他过去“逮”,他便到一旁去逮螃蟹了。这种可爱的乌龙更能拉近马未都与山东老家的距离,他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是他深以为傲的资本。
去年,马未都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客从何处来》节目录制,曾回山东寻根,找到了自己父、母两系家族相对明确的根源,让他通过这种回忆和媒体帮助,有机会了解更多他的家族和山东的历史,他感到很高兴。“山东人是具有中华民族正宗特性的族群。”这是身为正宗山东人的马未都对老家的评价。
(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探访济南历史上唯一一处状元府———陈冕状元府:门楼气度依旧在 现成破败大杂院
作者:人物简介■人物简介陈冕(1859年-1893年):天生聪颖,博闻强识,14岁便考中秀才,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秀才之一。光绪九年(1883年)4月21日,24岁的陈冕一举夺魁,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