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在城市老师指导下学习书法。市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魏靖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核心提示:在学校里,他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在社会中,他们是拾金不昧的良心公民。因为一份爱、一份责任,作为园丁的他们,给了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生路上的明灯。
路边捡到2万元,她在原地等2小时交还给失主,走时没留下姓名,失主只知道她是市中区一名教师;经九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徐亚坤,在路边捡到民工血汗钱,毫不犹豫就交给警察,对于失主的酬谢,她婉言拒绝,她感觉能帮助人就很快乐;初三班主任唐霞严重摔伤,术后不久便忍着痛,拄着拐杖重归课堂,硬是没落下一节课;城区老师刘震每天来回120里到农村小学支教,他说只要是为了孩子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受教育,走再远也值……在市中区各中小学,这种充满正能量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老师站路边苦等两小时 2万现金“完璧归赵”
“我是个下岗职工,存点钱太不容易了,这两万块钱是我给弟弟凑的用来买房的钱,当发现包丢了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幸好你们的老师捡到还给了我。”今年3月的一天,市民高玉梅将一封感谢信与一面锦旗送到市中区教育局,希望工作人员能帮她找到那个归还她钱包,却不留姓名的好老师,而她掌握的线索有限,仅仅有两个字“柠檬”,它是那位老师孩子的小名。
高玉梅回忆说,3月25日下午6点左右,她骑自行车去山水大润发买东西,买完回家的路上,她到银行取了2万元放到了随手拿着的手提袋里,可到家正想开门的时候,她吃惊地发现手提袋没了,当时急得她眼泪都流了出来。高玉梅赶紧沿着原路返回寻找,越找越心焦,直到她找到大润发停车场时,她发现她原来停车的地方站着一对母子,妈妈手里拿着一个手提袋,正是自己丢失的那个,经确认核实后,这位女士将钱完完整整地还给了她,而此时已经快晚上8点。
当高玉梅询问这位女士的姓名和工作单位时,女士一直坚持不肯说。她只是微笑着说:“不用不用,都是小事儿,我平时教育学生也是这样教育的,所以咱更应该这样做。”
循着“柠檬”这一线索,教育局多方查找,找到了泉景中学小学部老师魏靖,她的孩子小名正好叫“柠檬”,询问得知,那个拾金不昧不留姓名的老师正是她,而对于这件事,魏靖却格外低调。“不要宣传我,这就很小一事。我周边的老师很多都做过类似的事儿,大家都不说。”
最终,对于自己善举,魏老师没有多谈,她说,“身教大于言传,比起听老师们说什么,学生更看重老师做什么,所以我更该这么做。”小学生路边捡到民工血汗钱 毫不犹豫交警察
同样是在三月,市中区经九路小学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市中区交警大队女子中队全体交警送来的表扬信,信中讲述了经九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徐亚坤拾金不昧的故事。
2月24日晚上六点半左右,徐亚坤和她的爸爸在乐山小区楼下买馒头时捡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200元崭新的现金、银行卡和驾驶证以及5万元的欠条。小亚坤和爸爸第一时间将钱包交到市中交警大队女子中队民警手中。
徐亚坤的爸爸对记者说,当时他和女儿同时看到了这个钱包,但他把钱包的处理权交给了自己的女儿,“当时我就想问女儿应该怎么处理,也是想测试一下她,在我翻看钱包还没等我开口时,亚坤就跟我说,我们应该把钱包交给警察。”
在亚坤和爸爸将钱包送到女子中队以后,市中交警大队民警立即通过驾驶证查询到失主信息,通过多方查找,终于联系上失主。
“我是真没想到钱包还能回来。我在市委大院里搞室内装修,跟工人们干完活以后想买点馒头吃饭去,没想到钱包就丢了。能还给我,我心里十分感激这孩子。”第二天上午,失主刘先生来到女子中队将钱包领回,为了表示感谢,刘先生通过民警联系到徐亚坤的父母,本打算给孩子买点东西表示感谢,但被他们婉言拒绝了,并表示这也是亚坤自己的意思。
市中交警大队女子中队除了给徐亚坤送来了表扬信,还将失主刘先生写的感谢信和制作的锦旗送到了学校。在徐亚坤和爸爸接受采访时,那种淡然的平静打动了记者,也打动了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徐爸爸说:“学校老师的教育,诸多活动的开展,让小亚坤认识到能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我们感谢学校……”
教师每天往返120里 坚持给农村娃上课
故事还在继续。从奥体旁边的龙奥新居,到陡沟村陡沟小学,济南东西两个点之间的路,2013年4月以来就成了经十一路小学教师刘震的上下班的”长征“,来回120里,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4个多小时。
“我们学校、别的学校,还有很多老师每天跑很远,我肯定不是最远的。能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路再远点也值。”刘震说,比起市区学校的孩子,这里的孩子更渴望开拓视野,接受新的知识,在这里他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60里不仅是刘震的上班路程,也是市中区集团化办学的漫漫长征路。2013年4月以来,市中区启动集团化办学,经十一路小学与陡沟小学组成的经十一教育集团,是20个集团中的一个;刘震与8名同事一起,每天往返于城乡,到集团内的陡沟小学任教。
“每天得早起坐最早一班公交车。早上出门能看星星,晚上回家还能看星星。”刘震笑着说,尽管路途远,但他已经坚持了15个月,当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种对知识的渴求时,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在他看来,能让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路再远也值。 (文/朱士娟 陈波)
手拄双拐坚持给学生上课 再痛也未落下一节
“也许将来某一天,唐老师教授的知识我会全部忘掉,但我会一直记住这个背影,一辈子。”六十八中一名初三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文中的唐老师正是六十八中初三二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唐霞,身体摔伤,但拄着双拐也要坚持给学生上课,直到他们顺利参加完中考。
离今年全市学考还有四个月时,唐霞不慎摔倒,膝盖半月板撕裂、韧带断裂,需要做关节镜手术,术后医嘱让她休养三个月。大考前忽然少了主心骨,一时间,学校、学生、家长都慌了神:这可怎么办?
手术后还不到八周,唐霞在家里待不住了,不能下地的她便让丈夫背自己上楼,拄着双拐站到了教室里给学生上课,这让班里的学生既振奋又心疼。除了给学生上语文课,还坚持开班会,一天下来,唐霞咬牙坚持,尽管有时因为站立太久,她的额头上会浸出汗珠,但她从未喊累叫屈,也从未在学生面前流露自己的不适,因为她知道,这是学生冲刺的最关键时刻,她不能缺席,更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因为她而分心。
“为了唐老师也得好好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唐霞的付出没有白费,从她返回课堂的那一刻,初三二班全体学生心里都装下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那就是好好学习报答唐老师。
“最后关头了,学生看到我心里会踏实一些。”在中考前的一个多月,唐霞这位胶东女子倔强地坚持拄拐上课,未落下一节,“这是关系他们一辈子的事情,我不能耽误。”
很快学生毕业了,他们离校时,与唐霞紧紧地抱在一起,舍不得离开,在他们心里唐老师除了是老师,更像是妈妈,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给予他们一份爱与信念,这让他们自信满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市中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明天努力
生活在市中,似乎每一分钟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教育在发生变化。
从去年4月以来,市中区深化集团化办学,20所品牌学校带动33所农村校、薄弱校、新建校共同发展,近200名骨干教师集团内交流任教,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超过八成;市中区投入4000万元,为农村学校提升教学设备,逐步实现操场的硬化、绿化、塑胶化;还启动“云教育”工程,千余节名师录制的“微课程”,近万个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包”,即将建成的“云录播”课堂实时互动系统,让“城乡同上一堂课”的愿景触手可及。
这一年,市中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入学转学百科全书”,让孩子入学、转学、升学办理流程公开透明,让家长不再为查询政策奔波;在全市首创外来工子女入学相关证明赋分机制,对外来工户籍证明、务工证明、居住证明等量化赋分排序,让外来娃的入学公平得到保障;这一年,市中教育接收区慈善总会50万元善款,为农村儿童及外来工子女家庭解决后顾之忧;联合砚文化协会,向城郊学校学生捐赠3000套书法工具;邀请市儿童艺术剧院赴城郊开展8场义演,6000余名城郊儿童度过了一生难忘的“文艺六一”。
这些年,市中区的每一个魏靖、每一个唐霞、每一个刘震,每一个教育个体都在发光发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授知识,感召生命。心系学生,忘却自己;有教无类,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市中教育人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理解并践行的群众路线。 (文/朱士娟 陈波)
新闻推荐
为促进家庭和谐,济南市妇联于下周一至周三,在历山剧院(历山路112号)举办“泉城女性讲堂”系列活动,暨公民道德建设全国公益行走进济南市《和谐家庭·幸福人生》公益讲座。课程由国学专家讲解,...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