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云龙 赵璐
回忆往昔,年过6旬的老济南周庆军感慨颇多。“那时出门骑自行车,现在坐车,按说想去个什么地方,应该比当年快,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济生活几十年,他目睹着城市不断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一上路就被堵住,一出门空气也不好”,他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他的纠结背后,也折射出不少市民的疑问:道路拥堵、空气污染,济南的“城市病”啥时能治好?
症状“烦恼堵在心”
道路建设赶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
周庆军的纠结,不少人都有。传媒人老颜已经“奔五”了,早上6时50分,家住建设路的他出门赶往历城区,“坐公交车得差不多70分钟才能到,不早出门不行”。他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出门采访多是骑自行车,“那时去历城,骑半个多小时的车也就到了”,现在马路宽了、车也多了,耗在路上的时间却更长了。
堵,渐渐成了一个市民无法回避的话题。早晚高峰,在齐鲁医院门口等“知名堵点”开车走一遭,“能练出一身好脾气”。
道路拥堵和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不无关系。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目前济南机动车数量已超过147万辆,并以一年约20万辆的速度增长。可新建的道路和路网的构成,却慢得多。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停车位不足的隐疾渐渐凸显。截至3月底,济南的146.1万辆机动车中,汽车有126.2万辆,其中市区汽车为81.6万辆,而且,每天还有12万至15万辆外地车进入济南。但梳理下来,济南的停车泊位却只有38.38万个,缺口逼近60万个。巨大的停车位缺口,让不少车只能停在“马路停车场”,而越是这样侵占道路资源,也就越是加剧交通拥堵。
一线交警给记者算了笔“路面停车账”:以每年新增20万辆车来算,每辆车最少需长5米、宽3米的路面停车,如果这些车全停在路上,济南每年就得多拿出300万㎡路面用来停车,这约等于17个泉城广场的面积……
症状“会呼吸的痛”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扬尘催生雾霾天
前几天室外温度超过35℃,这让市民刘强有些急躁。他已在一家机动车环检机构的检测线前等了40分钟。“大热天的,谁愿意在这里等着啊,以前检个车也没这么麻烦。”他抱怨道。
2012年9月20日,济南正式开始给机动车贴“黄绿标”,全市近3.8万辆黄标车如今已不能进入绕城高速以内行驶。“一辆黄标车所排放的污染物是一辆新车的5至10倍甚至更多。”市环保局一工作人员说,对黄标车“开刀”,其实也是在环境污染加剧情况下的一个无奈之举。
除了交通拥堵,近两年来频频来袭的雾霾天气,也成了市民的一个“揪心事儿”。而雾霾天和机动车数量激增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空气污染物中76.8%的一氧化碳、69.4%的碳氢化物、40.8%的氮氧化物都来自机动车排气,其对PM2.5的综合贡献率更是达到了约20%。何况,机动车数量激增引发的尾气排放问题,并不是造成“雾霾天”的单一原因。
“取暖、工业生产、交通出行,这些‘刚需\’所带来的消耗,难免还要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钱毅新说,交通尾气、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是济南三大大气污染来源,但想破解此类难题,又不能简单粗暴处理,环境是生存条件,就业也是生存条件,一家落后企业的关停,涉及成千上万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一场‘生存\’与‘生存\’之间的PK”。
病因诊断
城镇化率“破6”“城市病”由潜伏到爆发
在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看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等等,是最为典型的“城市病”。“‘城市病\’是指在城市化发展的某个阶段,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不协调所导致的对城市整体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负面效应。”在她的论文《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中,向春玲认为,“城市病”是伴随城镇化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当城镇化水平在10%到30%区间时,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病”尚处“隐性阶段”。而当城镇化水平在30%到50%区间时,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系统与功能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城市病”便处在了“显性阶段”。
最可怕的,是“城市病”的爆发阶段。在向春玲看来,当城镇化水平在50%到70%区间内,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时,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转型,城市系统与职能由单一化向“趋复杂化”转型,但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人们尚不愿意付出一定经济效益代价,实现必要的生态效益,加之其他种种因素,“城市病”将全面爆发。
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济南的城镇化率早已“破6”。发展固然伴生矛盾,但普通市民最想知道的是,济南的“城市病”啥时才能“治好”?很明显,这座城市也正在寻求答案。
对症下药
建轨道交通、定排污计划措施待生效
小区微循环改造、路口优化提升、构建快速路网……近年来,济南推出的“治堵”举措已经不少。这些举措中,还包括轨道交通建设。在交通专家看来,轨道交通对济南“治堵”的意义,远不止于运载客流。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蔡志理表示,济南建设轨道交通更倾向“公共交通引导发展”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共交通系统可引导城市沿公共交通走向实现“有序扩张”。届时,原本聚集在中心城区的人流、车流将被大量分流,“治堵”或借此进入收效期。
停车难题,也不是完全无法破解。市规划局市政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已对停车位配建定了指标,“小于90㎡的普通商品房每户配0.8到1个,商业开发大概是100㎡要配一个”。但由于建设周期的问题,效果显现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也已开始。从2013年9月开始,山东将用8年的时间实现大气污染由行业标准向区域性综合排放标准过渡。记者从市环保局科技标准处了解到,济南日前也在根据该标准,逐步剥夺企业“排污特权”。
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的出现,让实现济南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更进了一步。据环保部门分析,市区污染物多来自于东部老工业区。因此,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据悉,搬迁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
济南究竟能不能解决和城市发展伴生的环境问题?最近的一项监测数据让我们看到希望。今年1到5月份,全省空气质量同比已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5月,济南的PM2.5改善幅度全省最大。
新闻推荐
夏天到了吧?天气热了吧?你是选择躲在空调屋里避暑,还是去海边避暑呢?其实,热了就来贵州吧!贵州夏季凉爽舒适,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相比济南38度的桑拿天,可以说是超级...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