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只要紧紧依靠改革,坚持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就能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创造活力,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就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情况如何,商业网点数量的多少是较为直观的反映。1948年9月24日解放以来至改革开放之间,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济南商业网点数量的变化主要经历了增多、大撤大并、调整增加、再度急剧减少几个阶段。
1948年11月,市政府设立济南国营贸易公司,并在公司内设百货、花纱布等6个公司以及一批商业零售网点,支持私营商业开展城乡物资交流。至1952年,市区国营商业零售网点已发展到241个、合作商业网点146个,对国民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53年开始,随着对粮食、棉花、油料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等,1957年各类商业服务业网点达到14584个,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3.36亿元。
1958年至1960年,受“一大二公”的思想影响,济南市一度取缔个体商贩、关闭自由市场、大撤大并商业网点,集体商业全部向国营商业升级过渡,致使流通渠道单一,商业网点减少,服务质量下降,商品供应紧张,物价呈上涨趋势,贸易额增长缓慢。1960年底,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由1957年的19021个下降到4614个。
从1961年2月起,济南市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充实加强商业管理机构,增加商业网点,重视市场供应,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开放集贸市场等。1965年市场逐渐好转,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0055万元,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达到7286个,比1960年增长57.9%。
1966年至1975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济南商业发展又一次遭到严重挫折。1975年,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下降到4045个,比1965年减少3241个。社会商品零售额,1966年至1969年处于徘徊状态,1970年后方有回升。
可以说,商业网点的多少成为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晴雨表”。1978年以后,随着对“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认真贯彻,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指导下,在加强国营商业力量的同时,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集体、个体商业网点等举措,使济南商业从此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宗和)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9日讯(记者 刘钦涛)今天,山东省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一系列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全省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