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夯实“老”基础 打造“新”优势走省会特色的工业强市之路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9-29 17:1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峰 张硕

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列为今后5年的十大任务之首,推动各种要素和资源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形成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动力。济南工业加快“转调创”步伐、着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面临周期性变化和结构性调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令人鼓舞的是,济南工业在平稳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效益有了显著改善,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60.1亿元、利润178.3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8.6%,增幅均位居全省首位。

重点行业企业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4.56%、21.1%和20.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936亿元,增长29.3%,继续稳居全省首位。重汽集团生产载货汽车7.7万辆,增长20.21%,高端重卡SITRAK新签订单6000辆,是去年全年的2倍;济南炼化累计加工原油243.3万吨,增长36.3%,实现利税增长122%;浪潮集团生产服务器13.9万台,增长59.9%,出货量位居中国第一;齐鲁制药无菌原料药供不应求,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今年将突破百亿。圣泉集团、大汉电机、积成电子、九阳电器、玫德铸造、宝世达等一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态势良好,已成为济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济南是老工业城市,又具有省会的集聚优势,如何夯实“老”基础,打造“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省会特色、济南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完成工业振兴、实现工业强市,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老工业城市——省会经济的坚实基础,济南的城市记忆

明初置山东行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成为山东政治文化中心,但在商业和手工业方面,一直不如沿运河、依漕运的济宁等地繁华。

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之际,作为省会,济南以莫大的勇气自开商埠,开创了近代中国内陆大城市对外开放的先河,加快向现代城市转变。此后,依靠胶济、津浦交汇之利,工商业快速发展,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当仁不让的核心城市。

1933年,济南工业已有35个行业,各类企业449个,职工2.5万余人,资本和产值分别占全省的20.5%和29.7%,济南已成为全省的工业重心。纺纱厂、面粉厂、火柴厂、造胰厂等民族工业在时局不稳、外货倾销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地成长。电视剧《大染坊》就生动地刻画了这个背景下的民族实业家的奋斗历程。

1949年,这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市工业企业仅有52家,总产值1亿元左右。硝烟散去,百废待兴。“一五”期间,国家投资济南工业6881万元,扩建改造了121家大中型骨干企业;“二五”是济南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1958年到1960年三年间,国家投资近4亿元,新建了济南钢铁厂、济南铁厂、黄台电厂、济南化肥厂等大量企业,到1965年,全市工业布局渐趋合理:规划、建设了以冶金、化工为主的东郊工业区,以纺织为主的北郊工业区及以机械工业为主的西南郊工业区3个重点工业区;市区则主要是轻工、电子和食品工业。与此同时,塑料、造纸、玻璃搪瓷、汽车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第一台龙门刨、第一台小机床、第一辆重型汽车都诞生于此,济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济南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济南工业形成了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冶金钢铁、石油化工等一批支柱性产业,培育和加快发展了新信息、新材料、新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了41%,济南工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也要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及沿海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济南市传统产业面临的竞争逐步加剧,纺织、轻工、电子、石化、冶金等行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减弱,一批老企业、老名牌相继衰弱甚至消亡,工业规模总量在省里排名位次下滑。客观原因是济南企业多数建厂时间早、历史包袱沉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粗初加工产品多,附加值较低;开放度不够,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等,但根本原因还是观念和理念上的差距,工业发展思路从计划调整导向向市场竞争导向转变上慢了一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进入“买方”市场后,没有及时将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导致市场萎缩、效益下滑。

但百年来工业发展的积淀,为济南这个城市留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浓重的工业记忆,济南工业战线的干部职工不甘于人后、坚定发展产业的信念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中国重汽实现“凤凰涅槃”,机床二厂成为国际同行业一流企业,小鸭、元首等企业坚强地度过最艰难的时期,重新吹响了发展的号角。一批改制成功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的中坚力量,许多离开老企业和院所的创业者已成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的领头人。从去年开始的市属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工作,为44户困难国企减轻了包袱,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战略重组,这批老企业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东部老工业区改造将涉及90家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盘活资源、技术改造、入园发展,这批企业会开辟产业发展的新天地。老树新花,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为济南国企带来新的活力,通过盘活老企业的存量资源、进一步招大引强,我们有信心振兴济南工业,凸显特色、彰显实力。

据悉,在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济南市提出实施“四大千亿级”工程,即:以年均千亿元的投入,打造八大过千亿产业,培植过千亿集团,园区总收入实现六千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信息服务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构建起济南市现代产业的主干体系。到2015年,全市工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3360 亿元,年均增长13.1%,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400亿元,年均增长13.1%。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发挥省会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自明代设行省以来,山东周边各省的省会在不同时期都发生过变化。如,河北省:保定,天津,石家庄;河南省:开封,郑州;江苏:苏州,镇江,南京;安徽:安庆,合肥。而济南,以其居中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朴实无华的民风,一直是山东的首善之区。这些优势条件,同时也是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但改革开放以来,省会思想观念的僵硬,市场竞争与开放环境的相对落后,土地、人力成本没有比较优势,导致产业群体发展滞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如果产业实力下降过快或者产业空心化,将导致城市地位和竞争力进入下降通道,这是每个济南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新一轮“转调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发挥省会的优势,选准突破方向,集中力量做强具有省会特色的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要将省会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优势。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智力人才优势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现有高校66所、在校生近70万人、科技人员35万人,这是让省内其他城市“眼红”的宝贵资源。这些年来,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院所的成果在济南转化、人才在济南创业,成为济南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九年来市财政投入近5亿元,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引导全社会创新创业和科技重大专项攻关。2012年,以济南市为主,联合省里有关厅局出台的“科技十一条”等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省市院所科研人员创业的热情。这说明,对于省会来说,一定要打破隶属关系的固性思维,积极做好市与大学、院所的服务和沟通,引导大学培养济南市产业发展需要的适用人才,鼓励院所成果向济南企业转化,支持大学、院所科研人员在济南创业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便利条件。

应将区域金融中心优势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一行三局的所在地,存贷款余额一直居全省前茅,金融资源丰厚。当前,济南正在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全市共有银行34家,保险公司7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58家;上市公司家数居全省首位,新三板挂牌企业稳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了新三板“济南板块”。近年来,受规避风险和资本逐利的影响,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企业甚至资金链断裂难以生存,一部分本该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暗度陈仓进入到“钱生钱”的高收益领域。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续贷和循环贷业务,对达到标准的企业直接进行滚动融资,减少企业高息融资“过桥”。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私募市场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为工业企业挂牌交易、上市融资等提供便利服务等等。通过综合施策,引导金融机构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双赢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将信息产业优势转化为“两化”融合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强大的支撑带动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方向;济南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是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均增长30%,总量占全省的62%,稳居全省首位,全市软件企业达到1300多家,其中浪潮、中创、华天等11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软件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率95%以上,涌现出浪潮ERP、中创中间件、华天三维CAD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名牌产品。依托齐鲁软件园和浪潮、中创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应用于汽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及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工业软件,加大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研发力度,用信息化为济南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市物价局预测——国庆节长假期间农副产品价格稳定

本报9月28日讯(记者 甄真 通讯员 辛俊康)记者今天获悉,国庆节临近,为及时掌握节日期间市场价格情况,保持节日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市物价局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节日期间价格监测工作。针对节假日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夯实“老”基础 打造“新”优势走省会特色的工业强市之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