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山东省创立最早的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之一,济南市儿童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水平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其开展的机械通气、床旁连续血液净化、PiCCO、亚低温等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挽救了许许多多生命垂危的患儿。作为小儿重症医学及神经专家,市儿童医院首席专家李军主任医师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在她看来,PICU的医生就是“经常和死神打交道的人”,而她,则是一名患儿健康与生命“忠诚的守护神”。
忠诚守卫孩子生命高于一切
2008年11月的一天,凌冽的寒风冰冷刺骨。墙上时钟的指针指向了午夜12点,正在家中休息的李军接到科室打来的电话,有一名来自章丘的2岁男孩病情危重,正在转诊来院的路上,需要急救。放下电话,她便立即赶往医院……病人来院后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入住PICU,这是一名哮喘持续状态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患儿极度喘憋,严重紫绀,意识已经丧失,有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李军立即组织抢救,迅速给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并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儿身边,观察着孩子的面色、呼吸、心率及脉氧,调整着呼吸机的参数,慢慢地孩子憋紫的小脸逐渐变红润,意识渐渐的恢复,当死神终于离孩子而去,她紧张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抬头看表时,时间已经过去了24个小时……,得到孩子转危为安的消息,患儿的父母紧握住李军的手,泪流满面,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感激之情。
神经专业出身的李军,对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的疾病尤其是难治性癫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外地的患儿慕名前来找她诊治。30年的临床工作,使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她对工作的认真与责任心,而医院领导也正是看重了她这一点,才在2007年时把她调到了刚刚成立的PICU,担负起更重的担子与责任。“从事重症医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医生的责任心,人命关天,容不得一点马虎。”在李军看来,像这样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病人在PICU是非常普通又经常的事。需在ICU接受治疗的,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危重症患儿,需要24小时不间断监护与救治,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付出与奉献。
作为医生的她在享受着抢救成功每一名危重患儿喜悦的同时,也有遗憾的时候,那就是,有些患儿虽尽全力保住了性命,但会留下一些较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因为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是很困难的。“有些疾病,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应是最理想的目标”,为此,李军在治病的同时,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患儿家长及周围的人进行健康宣教,让更多的人了解怎样防范疾病的发生。
技术精湛不断学习再攀高峰
高瞻远瞩的市儿童医院领导认识到重症抢救水平是衡量一个医院质量与综合水平很重要的窗口,也是其它专业发展的后盾,因而,对重症医学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许多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得以引进与开展。
2011年,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李军带领她的PICU,率先在省内儿科领域开展了“床旁连续血液净化”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抢救技术水平,挽救了许多过去不可能抢救成功的重症患儿,大大降低了危重症死亡率。如严重脓毒症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严重毒(药)物中毒、噬血细胞综合症、ARDS、急性肾功衰竭、手足口病危重症等严重疾病。
2013年,一名7个月大的男婴因为腹泻出现了尿少、浮肿、贫血等症状,一天转了三家医院都因患儿年龄太小而未能收治,当来到市儿童医院时已经晚上9点了。入住PICU后,明确诊断为急性溶血尿毒综合症,本病起病凶险,死亡率较高,李军当晚即为患儿进行了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最终保住了孩子的生命,康复出院。小婴儿、低体重患儿的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他们也已成功开展。
作为医院的首席专家、PICU的主任医师,李军累并快乐着,因为她太爱医学、太爱宝宝康复后那张笑靥如花的脸庞了。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与生命,她仍在不断地努力着、工作着、学习着……
(本报记者 杨晨 特约记者 李鹏 通讯员 窦士俊 郭昱君)
新闻推荐
9月23日,游人在济南植物园“山水泉城”植物造型前观赏拍照。国庆假日将至,济南植物园推出以“金秋多彩季 畅游植物园”为主题的国庆游园活动,依托园内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并在主游览区制作...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