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干净明亮的大堂、认真负责的医护人员、正在紧张建设中的综合大楼……一走进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的大门,良好的就医环境就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自2013年4月,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一直奉行“爱民、为民、靠民”的办事理念,坚决执行“状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创争在一线开展”的发展原则,为求医病患、医院员工切实办了许多好事。正如济南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贾堂宏所要求的那样,“医疗卫生是最大的民生,民生无小事,要为群众多做好事,好事一定要办好,让市民享受到真正的贴心服务。”注重投资建设更好为民服务
“这里的大夫非常负责,绝不会漏掉任何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我们都能得到照顾。”正在内二科就诊的闫女士对记者说。“我们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他们解决了我们医院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真正让我们感到了大家庭一般的温暖。”内二科主任医师张淑芳如是说。
这些,是记者在暗访中得到的回答。市一院党委书记杨海亭说,医院领导班子的目标就是让病人满意,让职工满意,让政府放心。“大家都知道,我们医院面积比较小,病床只有200多个,满足不了群众的就医需求。通过努力,医院新的1.6万平方米综合楼已经开工,力争在2年后大楼竣工,届时床位紧张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
在市一院领导班子的心中,有困难并不可怕,因为他们有一颗迎难而上的心。该院院长刘军说:“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医院发展比较滞后,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都没有。不怕您笑话,当时只有一台呼吸机,来回使用。为了提高诊疗水平、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投入1000多万元,适时引进了先进设备。”呼吸机、麻醉机、超声刀、彩色B超机、全自动生化仪、血球仪、1.5T磁共振、64排双螺旋CT机、日立A300双板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简称DR)……“咱周围居民有啥病也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全解决了。”前来就诊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21世纪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角落,医院也不例外。2013年之前,市一院的信息化技术还使用着13年前的老系统,功能缺失、系统老化让医生们的诊疗工作难以为继。“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了之后,投资400万元更新了信息化建设,现在正派人进行专门调试,投入使用之后将会对医生的工作有强力的支援。”亲身实践群众路线依靠职工团结奋进
用所有市一院人的话来说,这届领导班子,最喜欢的就是“接地气”。杨海亭说,有了好的政策,离不开员工的支持,领导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员工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所以,深入到职工中去就成了他们最喜欢做的事。 在市一院领导集体强有力的信念感召下,带动了医院整体的不断发展,而领导集体具体政策的施行,又全靠职工们的团结、奋进。如今,市一院的工作体系就像一台(合完毕的小轿车,有力、运转正常地在发展的道路上飞驰。一周前,正与爱人驱车前往机场的韩先生,在途中突然感觉头痛,并出现言语无序、答非所问的症状,其妻子立刻就近将韩先生送入市一院。接诊医生宋海鹏以熟练的专业知识,迅速明确诊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患者的血压得到暂时性地控制。颅脑CT检查显示:左颞叶出血,出血量较多。于是立刻为患者实施了“左颞部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泌尿外科主任李靖成功地为53岁患者张凤(化名)摘除一重达七斤的肾肿瘤,患者现恢复良好,手术圆满成功。张凤(化名)女士因左侧腰腹部疼痛不止到市一院就诊。CT检查发现,其左肾有一约22.6×13.4×14.5cm大小的肿块。完善各项检查后,实施手术,巨大的瘤体暴露眼前,耗时近两小时,患者左肾肿瘤被顺利切除。术后患者泌尿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成功。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光照主持开展介入治疗6年来,“介入治疗妇科第一瘤”、“饿死肝肿瘤”,使患者享受到“微创治疗”带来的轻松。市一院急救工作备受院领导重视,急救能力的培训常抓不懈。近日,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重症肺感染的魏阿姨,在连续两次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急诊科与心内科配合默契,全力抢救使患者获得新生,受到家属的高度赞誉。来自大连市在济南探亲的李玉玲老人胸闷、针刺样胸痛难以忍受,到离家较近的市一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是行CT检查,通过CT机三维重建后,对冠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达百分之八十,存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指征。于是心内科主任徐金兰、“120”分中心主任高爽等医生会诊后,决定采用介入治疗技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术。手术进展顺利,仅在患者手腕处穿刺了一个比针眼略大的点,用细导管缓缓穿入,随后注入造影剂,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的显影并植入支架,防治了心肌梗塞的发生。老人术后入住ICU病房,第二天就可以适度下床活动,五天后便治愈出院。市一院血液净化中心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以“呵护生命,关爱健康,感触心灵,知心相交”为服务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换位思考,优化服务。拥有德国生产先进的血液透析机9台,血滤机1台,年透析4000人次,是济南市规模较大、透析质量最好的透析中心之一。已形成以常规透析为基础,各种最新血液净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格局。如今的一院人,享受着生活、快乐地工作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所具有75年积淀的老医院,在近两年的发展变化中,使人真切的感受到市一院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在医院跨越发展的同时,为服务一方百姓身心健康所做出的贡献。
2014年,自济南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广大济南卫生人牢记身负的使命与责任,日夜奋战在创卫一线,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恪尽职守,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全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创卫、参与创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乐章。作为创卫大军的主力军医疗卫生系统的一员,市一院主动承担起了突击先锋队的角色。该院全体员工借着创卫冲刺的号角,坚定信念、真抓实干,全面扎实推进各项创卫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创卫做法。团结就是力量,各项工作稳步前进,病房楼的开工,各种设备的引进,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项目的立项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院医护人员的精心准努力下,市一院积极巩固前期创卫成果成常态,并主动探索创卫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全新的精神面貌、高效的工作水平向此次全市创卫工作交上了一份让党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不论是创卫工作还是日常的医疗救治工作,整个市一院拧成了一股绳,以为全院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不我待、快马加鞭的精神,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全体一院人无私奉献的思想与实际行动,正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完美体现,更是用最基层的声音唱响了党永葆执政青春的真实内涵。
未来充满希望发展永不止步
在大力发展的形势下,市一院涌现出了许多认真负责的好医生。不论是济南市第一家糖尿病健康教育大讲堂的缔造者、市一院内二科主任医师张淑芳、还是高血压公益大讲堂的主讲医师左希宏,还是有着山东省卫生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山东省青年文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内一科主任徐金兰,还是济南市“劳动模范”、“文明服务窗口二十佳”、“百佳文明服务明星”的获得者针灸科主任齐惠景,还有创新工作方法、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患者生命安危保驾护航的该院血液净化中心,都受到了就诊患者的交口称赞。
在采访中,张淑芳的话最能代表全院职工的心声。谈及自己的医疗事业,张淑芳深情地说:“我们现在的工作非常舒心,我们医院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生活氛围,管理好了,才能出效益。过去我们的底子薄,建设的难度非常大。但是院领导肯带着我们埋头苦干,市一院的医疗事业蒸蒸日上大家都甜在了心里。20多年的心愿都完成了,医院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医院发展了,最终得到益处的,还是咱们患者。他们还非常重视离退休老职工的养老问题,积极主动地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等。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离退休职工们拍手称快,也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如今,全体一院人的共识就是“未来充满着希望”。
杨海亭表示,多年来,一院人的认真负责,让关爱流淌在患者心间,许多患者在求医过程中早就和医护人员成为了朋友。患者能够切身感受到医院发展带给他们的实惠,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本报记者 杨晨 兰萃 通讯员 孙淼)
新闻推荐
去哪儿从2015年度起,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两个险种将合并为“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随着新年度居民医保征缴期的开始,有市民来电询问,应该去哪儿交钱?据了解,合并后的居民医保...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