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春华秋实二十载 润物扬帆正当时市中区全力打造和谐城管品牌助力城市品质升级

来源:济南日报 2014-10-20 17:15   https://www.yybnet.net/

市中环卫工面塑作品展示。■人工+机扫+冲刷+洒水作业模式,主次干道机械化保洁率100%。■延伸清理隔离带 ■保洁向城区河道延伸■园林式水冲一类公厕——建新路公厕中区逐年提高环卫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期组织一线环卫工健 康 查体。门设置的环卫工书屋。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反映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它是构建城市召唤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核心。

市中,作为省会政治、经济、金融中心,在历届区委、区政府努力之下,经济社会发展高歌猛进,一个个亮点热潮迭出,更加繁荣、更具魅力、更为和谐的现代化新市中愈发光彩夺目。伴随着市中飞速发展的征程,环卫事业也经历了由简单向丰富,从薄弱向雄厚,从基础向现代,从落后到强大的蝶变征程,成为构筑品质市中进程中最跳动的音符。10月26日是山东省第二十届环卫工人节。回首市中环卫事业发展二十年,机

构、人员、设备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垃圾清运能力大幅提升,环卫设施建设不断升级,保洁员劳动强度持续降低,全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市中城管连续8年被评省级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济南市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先进单位(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一批基层先进单位,具有市中特色的高效城管、精致城管、和谐城管品牌效应逐渐呈现。二十年来,伴随全区不断发展,勤奋的市中环卫人持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奉献精神,延续老一辈环卫人的拼搏精神,奋力攻坚,探索前行,让魅力市中更加光彩无限。

老城蝶变 环卫跨越

城乡保洁全覆盖 惠民服务大延伸

一座城市能够不断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源自不断传承的城市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市中区保洁面积只有240万平方米,作业方式主要靠人工清扫,全区只有六七辆简易洒水车。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区环卫快速推进,2004年成立济南市中环清洁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现代化机械保洁队伍,目前全区已建立起由大型洒水车、高压机扫车、高压清洗车、小型扫路车、小型机扫车、快速捡拾车等组成的立体化、现代化、专业化机械、保洁作业队伍。

伴随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是保洁能力全面提升,目前全区保洁总面积实现翻番,已经达到585万平方米,全区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现代化保洁水平一直保持全市前列。

市中区城管局紧紧围绕全区“拉高标杆、提升目标、创造新格局、实现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为人民管理城市”指导思想,先后开展“垃圾不落地”、“环卫下乡”等民心工程,率先提出3G网格化管理模式,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随着城区保洁全覆盖,市中区不断延长保洁广度,大力缩小城乡保洁差异。2011年市中区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区102个村通过验收,较为完善的保洁、垃圾收运体系在农村建立,16万农民开始享受到城市保洁待遇。

2014年市中区城管局将城区河道和绿化带纳入城管部门保洁,对路名牌、公交站牌、隔离带等开展延伸保洁,城区、城郊及乡村实现保洁全覆盖,现代化环卫管理制度逐渐确立。

设施升级 品质提升

“桶—车—站—厂”现代垃圾密闭化体系建成

上世纪90年代,市中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统一收集工作,2006年建成全市第一座地下升降式垃圾转运站,并在全区进行推广。

随着保洁面积不断扩大,全区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的密闭性,先后撤除城管局管理的主次道路两侧和社区内非密闭式垃圾方箱和垃圾池,在城区内建立4座环保型垃圾转运站,全区配备密闭性垃圾收集桶12000余个、主次道路沿线配置果皮箱1500个,全区40辆垃圾压缩车每天与电瓶收集车巡回、定点收集,直接运输到垃圾转运站,再从垃圾转运站运往济阳垃圾处理厂,构建“桶—车—站—厂”四位一体、无缝对接的现代化密闭化收运体系,生活垃圾日收集量也由1992年350吨增长到现在的700吨。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上世纪90年代初,市中区公厕设施陈旧,造型呆板,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全区掀起公厕革命,不断推进公厕升级改造和旱厕的提升整治行动,并实行专人管理,标准化保洁。目前市中区城管系统管理公厕现有166座:其中二类以上102座,三类公厕3座,移动公厕61座。目前现有公厕管理人员172人,维修车5辆,有效保障市民如厕需求。

创新发力 大胆探索

“大城管”架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

市中区在城市管理方面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在全市率先提出构建“大城管”思路,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现象,动员市民共同参与,构建集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园林绿化、市政养护、数字化监督于一体的“大城管”体系,城市管理正呈现出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出击、从各自行动到合力解决转变的良好局面,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得以解决,全区正向宜居宜业目标大步迈进。

为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市中区依托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平台,大力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处置平台。全区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元,将全区划分为17个大网格、218个中网格和1294个小网格,对单元网格内的城市部件进行精确管理,形成区管面、街管片、居管块、人管段,配套联动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在推进数字城管基础上,市中区不断赋予更多功能,大体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全区所有机械化作业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车辆及设施工作状态和路线流程通过监控一目了然,全面开启高效精细数字管理新时代。

文明入心 和谐起航

现代化保洁队伍打造满意城管品牌

上世纪90年代,环卫工是一个不受尊重的职业。20年来,全区大力推进环卫事业发展,市中区环卫工待遇不断提高,社会地位明显提升,原先的马路清洁工真正成为“城市美容师”。

市中区不断提高环卫工待遇,逐年增加环卫工工资,建设现代化环卫工公寓,同时给环卫工发放高温补贴、过节费等,工资水平由原来的两三百元增长到现在的一千四五百元。

2014年1月起,市中区为符合条件的1276名环卫工购买五险,对超龄人员不能购买五险情况的,每人每月予以300元补贴并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解除他们退休后的后顾之忧。

过去,环卫工大都住在低矮、阴暗、狭小、简陋的平房里,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自2006年以来,市中区不断改善环卫工的居住条件,新建、改建一大批环卫工公寓,环卫工平均年龄也由原来的60岁以上到现在的45岁左右。

在提高环卫工居住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的同时,市中区不断提高环卫工的素质水平,经常开展技能比赛、员工培训等,如今市中区的环卫工再也不是只知道扛着扫帚低头扫马路,而是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如今,市中区现有一线环卫工1500余名,一支年轻、朝气、专业的城市保洁队伍逐渐建立起来,为打造和谐城管品牌,助力魅力市中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关山度若飞,而今从头越。历经二十载飞跃发展,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市中环卫人将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让广大市民感受到舒适优美的市容环境,为全区发展腾飞助力添彩。本版撰稿/摄影本报记者 陈加宝 实习生 李秀民 通讯员 申娜

新闻推荐

“老漂族”的苦与乐

本期话题关注“老漂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远离家乡的城市定居,不少年迈的父母也随之来到,看孙子、照看家庭等任务落在了他们身上,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背井离乡、地方政策门槛等种种问题。据统...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济南深山藏红叶2014-10-21 17:14
技能比武展风采2014-10-20 17:15
评论:(春华秋实二十载 润物扬帆正当时市中区全力打造和谐城管品牌助力城市品质升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