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有杰
国庆期间,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热映,口碑票房双丰收。不过,影片中一句“失踪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的台词却在网上引起热议。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对失踪报案的情况大多不了解,甚至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在失踪24小时之后报警才会立案。
对此,不少公安人士出面澄清:儿童、少女失踪或走失,监护人或家长都应立即报案,警方接报后会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不需要等24小时。律师潘洪明认为,警方不及时立案的可追究责任。
■民警辟谣
《亲爱的》剧情误导观众
10月8日19:06,新浪微博“泉城艺家”发布了一条寻人微博,济南12岁男童孙隽在当日6:15失踪,并@“济南公安”、“高速交警海波”等人。微博迅速扩散,不少网友纷纷转发。有微博网友“海盗依
旧”在转发时称“不是走失一定时间
内不立案吗?先找找孩子同学和常
去的地方!”也有网友“恬言田雨”发
出疑问“孩子失踪可以直接立案受
理吧?”
所幸,孩子家人已在第一时间报案,且通过济南警方的介入,孙隽在当日21时被远在千里之外的长沙高铁服务区派出所找到,目前孩子已被接回家。
“高速交警海波”发微博感叹:“再次证明电影《亲爱的》中关于报警的规定是误导观众的。儿童失踪,请及时报警,不存在24小时内不受理的规定!”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转发此微博也重申:儿童失踪报案不需要等24小时。
对此,记者采访了微博认证山东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警总队民警的“高速交警海波”。他认为,关于电影造成的误导,很多地方的警方官微都专门发帖指出了。电影所表现的24小时规定使得人们对公安机关产生了误解和怨气,这些本不应该是我们这个“加班加点、流血流泪”的群体所能承担的。基于这个原因,他才特地在实际案例中指出是电影误导了公众。
■街头调查
多数市民缺乏正确认识
据了解,电影《亲爱的》中的人物其实都有原型,张译饰演的失踪儿童家长,其原型人物名叫孙海洋,他已经苦苦寻子七年。2007年,他的孩子被拐走,虽然监控录像显示,是一名中年男子以一辆玩具车哄走了孩子,但当地警方以“24小时才能立案”为由未及时出动,丧失了寻找孩子的最佳时机。
《亲爱的》公映第二天,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便通过微博强调,所谓“失踪要等24小时后才能立案”的说法并不准确。
12日,记者在街头做了一个调查,询问了20位成人市民,其中有为人父母的,也有未婚未育的。对于记者提出的“孩子失踪多久后,警方才会立案”的问题,仅6人知道警方会第一时间立案,且3人是最近看到微博热议此事才了解。其余市民大多表示人在失踪24小时后警方才会立案。“如果孩子丢失,一般都会先自己找找,实在找不到了才会报警。”一位孩子的母亲说。
济南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人员称
关于小孩丢失的报警,他们会马上登记转接。市区一位派出所民警表示,如果小孩是被拐走,会马上出警并刑事立案。如果单纯走散,家长可以先报警,警方会给家长做笔录,然后协助寻找。
■律师说法
警方不及时立案可追究责任
山东舜达律师事务所潘洪明律师表示:
2010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其中规定,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公安机关应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因此,孩子失踪了之后,不论多少时间,只要报案,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立案侦查。上述《意见》第9条还规定了公安机关发现拐卖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时应该负有的职责,不论案件是否属于自己管辖,都应当首先采取紧急措施。经审查,如果属于自己管辖的,立案侦查;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及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如果报警后警方没有立即立案侦查,当事人应该怎么办呢?
潘洪明给出的建议是:可以用邮寄立案或者其他形式固定已经报案证据,事后可以追究警方行政不作为的责任。
■警方支招
儿童失踪后家长应怎样做?
1.24小时是查找解救“黄金期”。
孩子失踪后,家长除了发动身边的人寻找,还应在第一时间报警,警方会立即启动查找工作,打破警种界限和常规作法,调动一切警务资源,快速查找失踪儿童。警方介绍,孩子失踪之后的24小时内,是寻找的黄金时间。警方第一时间介入,找回孩子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很多。
2.网络是传播信息最快的途径。
孙隽找到后,“泉城艺家”微博称,从接到寻人信息到微博发布,不到一个小时,阅读量3.7万,转发评论300多条,足已让人体会到网络寻人的能量。
3.求助媒体,扩大覆盖面。
网络传播速度快,传统媒体更能扩大当地覆盖面,一旦儿童走失,警方要协助家长寻求媒体帮忙,电台的滚动播出,电视台的声画同步,让听众、观众都提高警惕,为及时寻找争取时间。■相关链接:美国为儿童失踪专设报警系统
这个名为安伯(Amber)的系统,起源于一场普通的绑架案。1996年1月13日,9岁的安伯(Amber Hagerman)在骑车时被绑架。她的尖叫引发了邻居的关注,但这起发生在光天化日下的绑架却依然带来了最悲惨的结局:4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
当地居民要求当地广播电台比照天气预报,以同样的频率和力度不间断播出失踪儿童的新闻。半年后,在一场记者会上,有当事者回忆起在寻找安伯的过程中,媒体是如何帮上了大忙。这个信息终于传到了警方的耳朵中,于是经过一系列打造升级后,一个接驳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种渠道,向全国发布失踪儿童信息的庞大系统上线了。这个名为“Amber”的系统所发布的内容由警方决定,通常包含了失踪儿童特征、嫌疑犯特征,以及嫌疑犯的车辆描述和车牌号码。
以2011年为例,在通过Amber系统成功寻回失踪儿童的案例中,有50%是因为公众或警方通过Amber警报发现了嫌疑犯的车辆;39%是因为公众接到警报后,提供了目击线索等关键信息;更有11%的案例,是嫌疑犯收到警报后释放了被绑儿童。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3日讯(记者 杨晨)10月12日,济南喜来登酒店携手济南日报公益泉城联盟,举行了一场“奔跑,与梦想同行——济南喜来登酒店慈善捐助健康跑”活动,本次活动是为特困儿童举行的一次慈善活动,呼吁...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