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员随时发现各种街头城管问题并及时上传。
上午9:35,市中区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40号巡查员黄爽巡查到刘长山路,发现道路隔离栏损坏,立即停车拍照,用“城管通”上传区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转办员赵涛迅速将案件交办交警部门,中午11:40,黄爽收到回复,问题已解决。经现场复查后,黄爽回传照片确认案件办结。“现在只要街面上的一些问题,都可向区数字城管报告”,黄爽介绍。
殊不知,这看似轻描淡写主动发现的一小步,却迈出济南市打破部门藩篱,推进城管综合大巡查的一大步。
部门各自为政、被动受理、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存在,一直是影响城管水平提升的重要瓶颈。今年4月份起全市启动综合巡查机制,市中区在原有的17个街办、8部门联动基础上进
一步延伸扩展,对全区包括城管、市政、园林等等17个部门36
大类、91小类部件和217项事件逐步纳入巡查范围,主动
发现、分类交办、联动处理的“大城管”模式逐步理顺,问题办理数量和效率均大幅提升。据市城管局通
报的1至9月份12345热线及16039热线办结情况
中,市中区的城管案件不满意率全市最低。
36名巡查员街头忙“挑刺”
城市管理问题大多在街面,谁掌握了知情权就掌握了主动权。目前很多问题出现后,市民投诉后,相关部门才受理,一方面影响了处置效率,另一方面也影响民意。
为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市中区依托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平台,大力构建主动发现、快速处置平台。全区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元,将全区划分为17个大网格、218个中网格和1294个小网格,对单元网格内的城市部件进行精确定位和编码,进一步明确区、街、居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各级网格中承担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形成区管面、街管片、居管块、人管段,配套联动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从今年4月份起,该区开始落实全市综合巡查制度,凡是涉及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建设管理、突发应急等对全区包括城管、市政、园林等等17个部门36大类、91小类部件和217项事件逐步纳入巡查范围。
“现在,不管是道路垃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还是道路铭牌,公交站点、园林绿地亦或是护栏广告、井盖下水道等,只要看到的问题都不能袖手旁观”,市中区城管局局长周勇告诉记者,区监督指挥中心有36名专职监督员、8名督办员和5名督查员,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按照网格化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区数字化城管中心上报,并跟踪督办。
巡查员像城市的一双双眼睛,更像是一个个严厉的“侦察兵”,专给城市管理问题“挑刺儿”。通过综合巡查,市中区主动发现率大幅上升,今年以来1至9月份,市中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常规案件立案64533起,同比增长96.8%,主动发现问题比原先增长近一倍,结案64525起,案件整体处结率为99.99%。主动发现问题多了,市民投诉问题就会降低,市民满意率就会增加。据了解,1-9月份,市城管局在统计各县(市)区不满意案件发现,市中区不满意率全市保持最低。
重点督办破除“疑难杂症”
问题发现了,解决才是关键。
“昨日立案220起,昨日结案217起,本年度立案68850起”,这是记者10月12日打开市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网站看到的11日案件办理情况,在网站左侧有一公告栏,依次是日公告、周公告、月公告,案件处结情况、案件分类情况、夜间拍案情况、热线投诉情况、监督员考核情况,全部一一公布,一目了然。
在市中区,城管部门与17个街办及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和联动功能,所有案件涉及城市管理方面问题都会被一一受理,并分派到各街办或相关职能部门。城数字管中心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街道城管委和联动部门进行分类考核,实行日公告、周通报、月讲评、年总评制度,将每月的考核分值作为发放上月城维费的重要依据;对案件督办员,每月按照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级实行动态分级考核;对城管监督员,每月实行千分考核,将工作着装、责任区卫生、行为标准、责任区巡查、系统操作规程等全部纳入千分考核标准。中心每周形成简报,每月形成通报,将问题处置情况报送市城管局、区委区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同时抄送各街道办及相关部门,确保难点焦点落实到位。
同时,数字城管中心设立督查组,及时发现日常工作存在的重点问题,开展整治“回头看”,强力推进城市管理中热点难点问题整改进度。同时对巡查不到位,出现应该发现而没有及时发现的现象,对片区巡查人员进行加倍扣分处罚。对始终保持较好工作状态,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巡查任务的人员给予加分奖励。
市中数字城管中心坚持奖罚分明,不怕揭丑,公开设立光荣榜和曝光台,开展星级监督员评选活动,每月将表现较好监督员列入光荣榜,公开表彰,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问题严重的占道经营、垃圾卫生等现象进行公开曝光,对考核成绩倒数监督员的公开戒勉谈话。
“智慧城管”开启“高精尖”时代
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的建立为市中城管部门主动发现打好民生牌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断延伸巡查范围,将街面城管问题一追到底的方式又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赢得市民满意。
在这一基础上,市中区持续发挥数字城管作用,并不断赋予更多功能,大体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从今年6月份开始,市中区利用已有视频监控资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渣土车的管理和监控。截至目前,已对环卫车队、环卫服务队的60辆作业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服务器也已在数字城管中心安装调试完毕。
市中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逐步完成剩余310余辆工作车GPS定位系统的安装;后台管理软件的运行调试;垃圾中转站的视频监控安装调试等工作。届时,所有环卫车辆以及环卫设施的工作状态和路线流程通过监控平台一目了然,更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智慧城管”建设还将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本版撰稿/摄影 本报记者陈加宝 通讯员 申娜 黄朝霞)
新闻推荐
今年9月,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迎来了2014级的新同学。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同时锻炼学生党员队伍,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党员们担任学生辅导员,冲在了迎新工作的第一线。从接待...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