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晁明春
本报通讯员刘勇柴洪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城市,逐步成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但是,文化水平低下、专业技能匮乏、法律意识薄弱等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就业质量差、工资水平低等现象也逐渐凸显。如何为他们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顺利实现从土地到工厂、从农民到职工的转变显得至关重要。济南市长清区人社部门送岗位、送技术、帮贷款、当后盾,力争在城里为农民工建一个安稳的“家”。
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
长清区张夏镇的农民王光彩没想到,赶个集还能有意外收获。“没想到人社局把岗位都送到家门口了,这不,赶集的工夫还找到工作了。”王光彩满脸笑容。
原来,为了给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长清区人社局利用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的机会,把招聘现场从城区改到了乡镇,时间就安排在了当地“集市”那天,让农民在赶集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招聘信息、寻找就业岗位。截至目前,长清区人社局共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三场,10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4000余个,1500余人初步达成意向。
而对农民工杨承群来说,最高兴的是实现从劳力工到技术工的转变。2009年到城里打工的杨承群由于没有技术,在厂里全靠力气挣钱,工作累、赚钱少。后来,他参加了区人社局组织的免费焊工培训,并顺利拿到了技能证书。“现在我在企业里做的是技术活儿,工资比以前翻了一番呢。”杨承群自豪地说。
目前,长清区共有农民工约8.4万人,技能匮乏是农民工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针对此,长清区人社局推行了“三看三选”技能培训模式,即看市场选专业、看质量选学校、看需求选岗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筛选出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开展培训,如家政、育婴、焊工、苗木等,从全区定点培训机构中选择出师资力量强、培训质量高的学校开展培训工作。技能培训以后,还将培训人员详细信息进行备案,实行跟踪服务,及时关注各类企业的人员需求信息,将合适的岗位进行分类汇总,告知农民工到相关企业去应聘,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今年以来,长清区人社局共培训农民工5072人。
帮农民工实现创业梦
两年前,农民工梁军想自己做服装生意,但是没有经验,也没有钱,长清区人社局了解其创业意愿后,安排他参加了创业培训,按照政策贷给了他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在后期全程予以指导,帮助梁军成功创业,现在他还吸纳了3名农民工就业。
为大力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区人社局为农民工提供了“四位一体”创业扶持,即创业培训学本领、创业孵化打基础、小额贷款添活力、创业服务促发展。根据创业人员的自身技能水平和创业意向,在对创业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企业家就市场分析、投资方向、企业运作、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作详细的讲解,并充分发挥齐鲁文化产业园、山东立泰山茶叶有限公司等6家省、市、区级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同时,为具有创业意愿且符合政策的创业者及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通过实施“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服务和跟踪服务,减少中间环节,为创业者提供更为省心、放心、舒心、贴心的服务。今年以来,长清区人社局共开展创业培训20余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0万元,成功扶持创业356人,带动就业1068人。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9月25日下午1点27分,是彝族农民工赤尔等5人最激动的时刻,因为他们被拖欠的1.5万元工资终于一分不少地拿到了手里
几个月前,赤尔等5名农民工到平安办事处的一家砖厂打工,但老板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发放工资,多次讨要均无果,长清区人社局得知情况后,立即到用工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并责令其负责人当场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在劳动维权等方面,长清区人社局采取受理举报投诉和执法检查两路并行,坚持监督监察和调解仲裁两点着力,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开展“农民工恳谈日”活动,及时了解广大农民工的诉求,及时解决广大农民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健全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和网格化执法模式,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合法用工。三是加大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力度,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力争将简单案件通过调解化解在基层。
今年以来,长清区人社局共检查用人单位320余户次,促缴社会保险费260余万元,责令用人单位补发农民工工资178.5万元。
新闻推荐
□记者单青通讯员高晖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期,省卫生计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部分单位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了考核验收。根据专家组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青...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