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路
每到采暖期,一根根供暖大烟囱,成为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今年,这一情况将得到极大缓解。
正式进入供暖季第一天,济南就遭遇雾霾围城,但随后天气放蓝,“气质”回升。供暖是个民生工程,但也应该兼顾“蓝天工程”,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今年济南将力推“绿色供暖”——新型低氮燃烧及脱硝改造技术,汽改水改造,试用空气源、光伏新能源供热,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的更新,“绿色供暖”将成济南主流供暖方式。
“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供热智能化”,11月14日,在济南热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数控部经理丁鑫如此告诉记者。这个采暖季,济南热力公司的浆水泉热源厂供热计量调度平台建成,339个换热站及管网的自控平衡改造也顺利完成。在新落成的客户服务中心,投资6000万元实施的供热能耗平台建设也已启用。这意味着,供暖正式从以前的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不仅提高了供热质量,保障了供热安全,还可以省能源。
技术的更新升级就是要通过科学技术及运行管理,让业主感觉室温舒适的情况下,做到把能源节省下来,这一点在热企的节能改造上尤为重要。
济南现在仍存在着不少区域锅炉房,能源效率低。由于供热半径限制,区域锅炉房多位于市区或市区附近,锅炉后端脱硫脱尘等环保设备设施安装率非常低,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较大污染。
除了计划2015年底前实现辖区16台小型燃煤锅炉全部改造,减轻污染外,今年,济南热力公司投资近亿元,对东城的几大热源厂也进行了环保设施改造,减少热源厂对环境的影响。东新热电厂、轻化热源厂和莲花山热源厂实施了低氮燃烧及脱硝改造以减少氨氮化物的排放。小鸭热源厂、莲花山热源厂和浆水泉热源厂对除尘器布袋进行了更换,减少烟尘的排放。备受关注的东新热电厂今年投资近5000万元,对脱硫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将氨法脱硫改造为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改造后脱硫效率将达到90%,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同时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
针对雾霾,有环保人士表示,应该从解决霾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标本兼治,提高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是北方城市的“脱霾之道”。
供暖季也需要蓝天。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供暖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在节能减排成为共识之时,群策群力,共同应对方能还泉城一片蓝天。
新闻推荐
□实习生范晓苹本报记者单青“大家好,我是张姓酒鬼,来自河南商丘,清醒天数两年九个月差一天……”11月8日上午,一场特殊的集会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戒酒中心病房区举行,参会人员...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