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巨炮模型
“模友”在摆正高达模型
11月15日早晨8点多,“牛叔”从家里出发了,他要去济南第三十四中学布展。
车后座的一个纸箱里,装着他要展览的作品——4架飞机模型,由于怕碰坏模型,他
特意在纸箱里铺上厚厚的碎纸屑。此时其他同伴早已经在学校那里等着他了,他们
要在那里展出3天。“你一会儿就能见到上百件缩小版的飞机、坦克和机器人。”“牛
叔”说,济南模型圈的氛围很好,圈子也越来越大,这帮小家伙们很能干。
“模型放在那儿,拍出照片分不清真假”
“牛叔”是济南模型圈里的“老人”,今年36岁,在政府机关工作。上小学开始,他就和多数男孩子一样,喜欢军事类玩具,尤其对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还记得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时,每天都要在电视上关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这也促使他后来去当兵、上军校,直到参加工作还一直坚持着这种爱好。算下来,他已和模型结缘20多年。“牛叔”认为,爱好这个东西能让人忘记年龄,圈子里有五六十岁的“老发烧友”,也有十几岁的学生。
“牛叔”专做静态飞机模型。在他的手中,一把笔刀、一个气泵、一个喷笔……就能把一套平面的塑料模型套材变成一架飞机模型。在他看来,做静态模型基本要求就是仿真,“除了比例缩小,放在那里,拍张照片出来能让人分不清真假。”
就冲着这个目标,“牛叔”在做模型之前,总是先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飞机图片。以3024号T33A“流星(Shooting Star)”型教练机模型为例,他先去网站查阅大量该机相关图片,对该机型有一个外形了解,然后又查阅该机相关历史资料:1969年,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教官黄天明和飞行生朱京蓉驾驶一架T-33A型教练机躲过国民党的雷达监控和战机追击,在广东惠阳成功降落,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俩,其座机3024号T-33A教练机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者,现存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下称“军博”)。
制作过程是一个对细节不断考究的过程。目前陈列于军博的3024号机,机体银色,机头黄色,机身后部及垂尾为红色。但是,“牛叔”对比了军博和网络上的一些图片,发现3025号及其他多架T33A战机的涂装与此不同。结合3024号机表面有明显的涂改痕迹,“牛叔”便在模型上采用机身银色、垂尾和翼尖橘色的涂装方案,希望能如实地反映当年3024号机的样子。涂装过程繁冗复杂,“牛叔”先用红色和黄色调制了橘色喷涂机身相关部位和副油箱,然后又用基本色分别遮盖喷涂了机头的黑色和垂尾的灰色部分以及轮舱的绿色。待这些颜色彻底干透后,开始遮盖并喷涂银色主色。全部喷涂完毕后,再用大比例稀释的黑铁色做第一次旧化处理:沿舱线薄薄地喷出阴影感,部分口盖和排气口则视情况喷出长期使用的污浊感,再喷涂光油保护漆面,至此,喷漆工作结束。2009年,为纪念黄天明、朱京蓉起义40周年,“牛叔”特意找来一套3024号T-33A战斗教练机水贴,完成制作。
为了制作这样一个模型,“牛叔”利用业余时间在他的地下室忙活了2个月。
“看着自己的作品,太有成就感了”
1993年出生的李逸雯是一名在校生,也是参加本次展览的唯一一个女模型制作者。和“牛叔”不同的是,她只做“高达”模型。
年轻的李逸雯喜欢上模型,始于上初中时父亲送她的生日礼物——一个“高达”模型。这件礼物让她一下子喜欢上了模型,并开始在家里制作。上高中后,因为担心会影响学习,这个爱好就搁置了一段时间。考上大学后,父母鼓励她做模型,甚至还给她购买模型套材的费用,她也逐渐接触到一批有共同兴趣的朋友。
说起做模型的经历,李逸雯非常感激父母的开明。相比之下,她的一些朋友就没这么幸运。“有个朋友家里人非常反对他做这个,在家里见到一个扔一个,吓得他只好躲到同学家去做模型。”李逸雯觉得,做模型没有什么不好,“总比整天上网玩游戏要好吧,只要不耽误学习就行。”
目前,李逸雯自己亲手做的高达模型已经达到近40个,原来的小房间快放不下了。上次搬家,她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个大展橱,把自己的作品放到里面,“太有成就感了”。“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
2012年,济南模型吧成立,吧主“路尐凡”和模型圈里的好友们有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济南模型圈还发展了2个QQ群,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
与此同时,“路尐凡”还组织模型圈好友在王府池子旁的一间平房建立了“模友之家工作室”,“模友们”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技艺,拍摄模型制作教程视频放到网络上,“点击率能到3万多了呢。”“路尐凡”高兴地介绍。
在许多“模友”看来,济南模型圈经历了从“自己在家闷着头做”到依靠网络找到自己的圈子,实现互相交流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不少人只用2—3年时间就能达到“前辈们”闷头摸索十几年才达到的水平。
在模型吧成员“小班”看来,模型圈子发展这么迅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制作模型的人需要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交流,他们需要被认可。“在多少人看来,模型不过是一种玩具,玩这个东西上瘾那就是典型的玩物丧志,这是一种误解。”“小班”说,“模友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业,进入圈子这么长时间,很少见有人因为制作模型耽误了工作。而且,模型不应是玩具,严格意义上来讲,特别是军事题材模型,可以让制作者自己去发掘历史知识,同时,用一定的比例真实还原历史,更准确地讲,这是一门微缩艺术。
布展的时候,一架二战时德国制造的多拉巨炮引起了“模友们”的关注。吧主“路尐凡”介绍,现在模友们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只能依靠自己去联系,寻找一个展示的平台太不容易,要不是有这个展览,平时很难见到这种作品。他希望,将来能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关注他们,并帮助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我们。” (本报记者 邵明红)
新闻推荐
传播科学正能量 民生科普进万家——济南市社区科普大学成立十周年纪实
济南市暨天桥区民生科普行动启动社区科普大学老师在授课社区科普大学学员庆祝分校成立十周年2004年以来,市科协着眼民生科普新需求,积极探索新时期社区科普新途径,大力开展社区科普大学...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