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在济南,有一间季羡林的屋子

来源:济南日报 2014-11-10 17:0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炜敏

书籍是季羡林展区重要藏品

季老在人们印象中总是一身蓝色中山装季老用过的公文包印度总统颁发给季老的莲花奖证书上世纪50年代的杂志保存完好季老的手稿

在济南,有这么一间季羡林先生的房间,让人感觉仿佛季老还居住在我们这个城市,不曾离我们而去。这间房子就在济南一中校史馆。这里面有季老的手稿原件、文集,季老收藏的书籍、使用过的家具、文具,还有季老的衣物、友人们赠与的礼物、获得的证书等。

近日,记者来到济南一中校史馆季羡林展区,走入这间充满文化氛围及怀旧气氛的房间,再一次强烈感受到季老伏案写作的勤奋、出色的才华以及各届各地的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A

季老对济南一中感情深厚,生前曾多次回到母校;季羡林先生铜像在济南一中揭幕,同为校友的欧阳中石先生题字

季羡林与济南一中可谓是渊源深厚。1929年至1930年季羡林在济南一中的前身——济南省立高中就读,并从这里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四年的大学生涯后,季羡林应当时校长宋还吾邀请,又回校执教,任高中三年级国文教学。后依依惜别济南,前往德国留学。因此,季老对济南一中感情深厚,生前曾多次回到母校。2001年10月,季羡林还和济南一中的另两位校友——欧阳中石和董凤基,共同捐资设立了“春晖奖学金”。此外,济南一中建校85周年、90周年、100周年的时候,季老都有题词。2012年10月18日,季羡林先生铜像在济南一中揭幕,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为铜像题字。

2013年是济南一中建校110周年,早在2012年,济南一中就筹划建设校史馆,以继承和发扬百年一中的优良传统。济南一中校友联谊办公室主任鲁志友介绍,当时他们研究了很多中学及大学的校史馆,“这些校史馆多是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实物较少,但是我们想尽量多搜集一些实物,这样更能展现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

经过细致筹办,校史馆于2013年10月开馆。校史馆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完整展现了济南一中的历史沿革及现状。据鲁志友介绍,校史馆的实物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原来学校档案存有的,二是从校友中征集得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毕业于济南一中的名人的捐赠。

校史馆第一个展厅为校史展厅,分为开创先河、烽火岁月、拨乱反正、辉煌百年、谱写新篇、教育教学、青春校园、国际交流、历任校长、名师荟萃等部分。第二个展厅是名人馆,由季羡林展区和英才辈出、院士风采、母校情深几部分组成。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如新中国成立后济南一中第一任校长王祝晨的任命书等。

来自天南地北校友们的捐赠也大大充实了校史馆的馆藏,“你看,这就是一位叫王强华的校友捐赠的。”记者在这个展柜看到,王强华上世纪50年代曾就读于这里,他寄来了准考证、入学通知书、收费单、当时的课本、奖状,直到毕业证书,其中还有几张劳动卫国体育制度证明书,十分有时代特色。

鲁志友介绍,因为校史馆建在校园内,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史馆平时一般不开放,目前只在学校开放日时,面向家长、校友等开放,另外就是来嘉宾参观时开放。B

怎样把季老

的这些物品从北京拉回济南,也是颇费一番周折;目前季羡林的纪念馆共有三处,分布在临清、西安与济南一中

2012年底,因为筹建校史馆,济南一中和季羡林先生的儿子季承取得了联系。当季承听到济南一中要建校史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表示大力支持。经过与季承的商量

探讨,济南一中选取了季老用过的书橱、

书架、写字台等家具,以及季老自己的

著作、季老收藏的书籍杂志、友人送给

季老的礼物等物品。“其中这些礼物是

从季老在北大的寓所拿来的,其余的

都是来自季承位于中华世纪坛附近的

家里。”

怎样把这些物品拉回济南,也是颇费一番周折。一开始有在北京的校友主动表示要帮忙,但最后条件不允许。后来鲁志友又想到通过物流公司搬回济南,但物流公司说需要和别家的物品进行拼车。怕物品在运送途中出现意外,鲁志友也否决了这个方案。最后选择了搬家公司,从北京一路运回济南。

鲁志友统计了一下,季承捐赠的物品中,图书共计有300余册,书橱四架、写字台一张、椅子一座、书架六个、低柜及储物柜各一个,礼品及文具若干,其余还有证书、手稿等。

由于北京的五环路主路早上6点开始禁止大型货车通行,因此鲁志友他们必须在6点之前就装好车并出城。“那是2013年1月的一天,早上天还黑着就开始装车,赶在禁行之前出城。”物品中包括多个两米多高的书橱、还有书架、写字台等,装了满满一车厢。鲁志友一路押车,到达济南时天已经黑了。

鲁志友介绍,目前季羡林的纪念馆共有三处:其一为在老家临清的季羡林纪念馆,收藏有季老生前物品、手稿、证书和图片文字资料等;其二为西安的季羡林国学馆,包括季老的书房复原、学术成果展示等;其三就是位于济南一中校史馆的季羡林展区了。

C

这些物品中,尤为珍贵的是季老的手稿;这一间小小的展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缅怀纪念季老的好去处

济南一中校史馆的季羡林展区大约有30平方米。进门左手边,首先看到的就是友人们赠与季老的礼物,包括澳门城貌瓷盘、手工织造云锦布达拉宫,还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颁发给季老的捐赠纪念碑、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颁给季老“山东形象大使”的水晶奖杯。摆放礼物的展柜旁边,是一架两米多高的书橱,和

旁边的书架一样,摆放着满满的书籍,大多是其他友人和作家赠送给季老的作品,包括《梁衡文集》、《马识途文集》、《中国文化史》等。书橱下方的抽屉内,则是捆扎得整整齐齐的杂志,包括《人民文学》、《中国语文》、《翻译通报》、《历史教学》等。鲁志友介绍,其中很多是上世纪50年代出版发行的,但季老一直收藏着,并且保存完好。书橱上,摆着一件工艺寿桃小摆件和柳条编的小框。鲁志友说,之前在季老家中,这个寿桃摆件就是摆在书橱上方的,这次他们也依样这样摆放。

书架上方,是季老2008年获印度总统颁发的莲花奖的证书。据了解,莲花奖为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当年包括印度本国在内全世界共有135人获得这一大奖,季老因为在印度传统文化研究和翻译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获得这一荣誉。

书架旁边,正对房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写字台和人造革包面的坐椅。拉开写字台的抽屉,里面还有季老用过的笔筒、毛笔、钢笔、眼镜等。因为怕摆放在外面不安全,鲁志友特意把它们都放在了抽屉里。写字台后方的小橱上,是季老曾经穿过的衣物——一件白衬衣和一件蓝色中山装外套。“在人们的印象中,季老的着装似乎从来没有变化过,一直是一身卡其布的蓝色中山装。因此我们特意要了一身季老平时穿的衣物。”

进门右手边是一排大展柜,从墙壁至门口依次摆放着季老用过的皮箱和公文包、季老参加人大、政协会议的资料、手稿,以及“中共第一支笔”胡乔木、原外交部长黄华和李肇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赠给季老的作品。

这些物品中,尤为珍贵的是季老的手稿。鲁志友介绍,书稿有原稿和仿真复印件、复印件三种,原稿包括《明代中印交通》、《明初与孟加拉的交通》、《南海史料》、《宗教的形成》四种;仿真复印件为《糖史》一种;复印件则包括《龙抄本<牛棚杂忆>序》和《<华林拾珍>序》。季老的字迹小而排练整齐,几乎没有做过修改。

让鲁志友遗憾的是,由于空间太小,没有办法将季老的所有遗物全部摆放出来,还有一些书橱及图书放在旁边的储藏室里。但这一间小小的展区,却给济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缅怀纪念季老的去处。“曾经有喜欢季老作品的学生来到展区,兴奋地整个人趴在写字台上,说是感受一下季老当年创作的情境。”鲁志友笑着介绍。(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崔健摄)

新闻推荐

专家把脉献计 作家交流热议合力助推都市文学繁荣

本报11月11日讯(记者 陈炜敏)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济南文学向何处去?济南市作协的回答是: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济南都市文学取得突破,走向繁荣。今天上午,“济南城”与都市文学研讨会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济南,有一间季羡林的屋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