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不是光靠检查、吃药、打针就能解决的,通过沟通解决患者的困惑也是很重要的。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为患者解决困惑呢?以下是市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医师潘登记录的该科主任张宝峰在门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些巧妙解答,应该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问:“大夫,什么是腰椎间盘啊?怎么就突出了呢?”
答:“椎间盘,就像咱们垒砖时砖缝里的的水泥,你不用力压它,它就在砖缝里,你一使劲压它,水泥就挤出来了,椎间盘突出也是这个道理!”
问:“大夫,我这病治了有一阵了,减轻了,可是怎么还疼啊?”
答:“治病,就像是踩刹车的过程,你发现方向走错了,立刻踩刹车准备掉头,可你踩下去以后,车还得往前再走一段才停下,然后才往回走。你现在就处在‘踩下刹车还没停下\’的状态,症状已经减轻了,以后就会往好的方向前进了。”
问:“大夫,去年我的腰痛都好了,怎么今年又犯了?”
答:“人一得病身体就会有损伤,就像新鲜的树枝被蹭掉了皮,新皮得慢慢长,如果不加以注意,老去蹭它,新皮就老长不好。疾病也是这样,病好了以后不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的话,还会复发。”
问:“大夫,CT报告说我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了,但我现在只是腿疼,走路没事,现在需不需要治疗?”
答:“神经受压会缺血缺氧,严重的会导致神经、脊髓变性,造成的损伤就不可逆了,所以要早治疗。神经受压就像禾苗缺水一样,刚缺水时叶子有点蔫儿,但还是绿色的,浇上水就能好。如果等叶子变黄变干了,那时再浇多少水也没用了。”
就是这简单有趣的几问几答,已经把教科书上关于腰椎间盘突症的基本概念、治疗和预后等大量内容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高度概括,轻松地解决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大多数困惑。
其实,这可不是简单的“打比方”,归纳起来,这就是利用传统医学中的“取象比类”的中医思维方式解决医患沟通问题的具体体现。首先充分认识到医患双方知识量的不对等关系,然后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为基础,在患者熟悉的生活常见事物中寻找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本质规律的现象,通过“取象比类”的中医思维方式加以提炼、展现,让患者直接、快速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消除困惑,解决医患沟通障碍。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1日讯(记者 韩霄鹏 通讯员 隗茂振)随着气温不断降低,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代成虫普遍群集于法桐树皮内或落叶中越冬。为有效减少越冬期和明年出蛰期虫口密度,园林部门按照“谁所有、谁防...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