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1路公交车点击查看原图最近,微信朋友圈中一则关于“济南最早公交线路”的帖子被不少网友关注。帖子中称,济南公交线路开通运行的先后顺序大体就是公交线路号的排序。也就是说,1路应该是济南最早的公交线路,这种说法正确吗?济南最早的公交线路是什么样的?昨日,记者来到1路公交车隶属的五公司五队进行采访证实。记者张舒实习生魏艳华
最早的公交出现在1926年
根据五公司五队彭庆华书记提供的相关资料记载,济南出现最早的市内公交车应该是在1926年。当时的大昌汽车公司除了经营长途汽车客运之外,还开辟了天桥至泺口、普利门至辛庄的两条市内公交线路,但不久倒闭。之后,由山东省交通厅创办的一家客运站,将两辆改装客车当成公交车来运营,行驶在天桥至泺口之间。
1931年,当时的山东汽车路局局长刘熙台购买了一辆货车,改装后经营市内客运,行驶路线自西门附近上车,沿城墙至北极阁。不过由于这条线路是私人经营且只有1辆车,没有证据表明其是否按站停靠、按点发车,故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公交线路。
1938年,日本控制下的伪山东省政府开始筹备济南公共交通事宜。当年秋天,成立了隶属于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济南自动车营业所,开辟了1路公交,线路东起院前街(即今省府前街),穿越普利门沿经二路至纬十路向南,到经三路掉头向东,至纬一路向北回原线,全程5.5公里。这是济南市区内第一条符合按线行驶、按站停靠、按点发车三项标准的城市公交线路。此线路即为今天济南1路公交的雏形,今天1路中间一段仍是按当时1路的走向运行。一般认为这是济南市正式拥有城市公交系统的开始,济南公交“第一线”已76岁了。
线路先后经过6次调整
起初,自动车营业所有客车6部,营运路线1条,后来,车辆增加至8部,增开“进德会”(今经七纬二附近)至火车站等路线,是为今天济南4路的雏形。
1945年8月,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投降,“自动车营业所”也宣告结束营业。国民政府接管济南后,在该所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公交公司。
1948年10月,经历了解放战役后的济南成立了市内客运营业所,当时有职工97人,汽车18辆。这标志着济南市形成了完整的公共交通客运网络,该营业所后来逐渐发展为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当时,市内客运营业所从原国民党机关遗留下的破旧进口车中筹备了8部汽车,首先恢复了“院前至十二马路”的客车营运路线,全程6站,长5.5公里。当时实行“段票制”,路线分两段,在每段范围内票价,乘1站3分钱,乘2站以上6分,跨段8分,全程1角。
1956年9月,该线向东延伸至青龙桥;两年后的10月,再次向东延伸至解放桥。1963年8月,该线正式定为1路公共汽车线,全长7公里,共设12个站点。
此后,从1980年至2007年,该线路又经过4次延线和调整,向东由解放桥延伸到洪家楼;向西从八里桥先后延伸至畜牧局(现经四路西口)、营市街;成为目前济南公共交通总公司最大的营运线路之一。
1958年国产公交投入使用
解放初期,济南市内的公交车主要是接收的国外的一些旧车,有金刚、道吉、雪佛莱等。这些车的车头突起,就像长着一个长长的鼻子,所以俗称“长鼻子”。“长鼻子”体型较小,只有一个门,车厢内有一排U形木椅,乘客上车后一个紧挨一个坐下,最多时能载20余人。当时这种“长鼻子”在济南市总共有十来辆,行驶路线从解放桥到十二马路,票价3分、5分不等。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汽油供应紧张,“长鼻子”面临停运,公交公司便在“长鼻子”后面挂上一个小铁炉,烧无烟煤,用煤气动力代替汽油,当时人们又称其为木炭车。1958年,济南进了一批松花江牌国产公交车,大概10来辆左右,用于跑1路公交线路。这些国产公交车造型平头平脑,而且也有了前后门,车厢内能载乘60余名乘客。
1960年3月1日,济南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后来,国产松陵和从匈牙利引进的依卡路斯等汽车投入到运营中。
同年,为了解决燃油紧缺的问题,济南公共汽车公司与市匡山肥料厂联合研制成功了沼气汽车。这种汽车顶上驮着一个黑色的大胶皮袋子,里面充满沼气,跑在路上时沼气袋子一鼓一鼓的,人们觉得滑稽,便给它起了个别名叫“气蛤蟆”。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从今年的金三银四开始,弱节点化成了省城楼市的一个新表现。以往市场展现高热度的节点,在今年却特...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