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就在距离济南正式打响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将满一个月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相关部门通报了工作进展。在11月的“气质”排名中,济南未被列入全国“最差十名”的名单中,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牛远飞
锁定五大扬尘污染“重灾区”
扬尘一直是给济南大气环境拖后腿的短板。12月4日济南市建委会同城管执法局、环保局等5个部门,突击夜查了10余处正处于土石方开挖阶段的工地。“从检查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济南市环保局长高立文表示,“渣土运输、工地管理依然比较粗放。”
根据济南市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济南本地污染中,排名第二的就是扬尘,占比达24%。记者了解到,全市现有工地6000多个,部分工地路段因管理粗放扬尘仍很严重。高立文表示,为更好地治理扬尘污染,济南市将督查治理扬尘污染重点区域,这些区域包括:二环西路腊山立交桥以南片区;二环西路西客站周边;二环东路燕山立交桥以南区域;历城区花园路工业北路华山片区;高新区舜华路南段。
为了加大查处力度,市环保局近期还对全部209家涉及燃煤锅炉的单位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整治,目前已检查单位125家,发现超标单位24家,正在进行立案查处。
环境执法多部门联动
针对环境犯罪的特点,济南市提出,明确环境联动执法重点领域,对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环境违法犯罪隐患的领域进行重点排查。尤其要重点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或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污染饮用水源案,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案,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废物及有毒物质案等恶性案件进行严肃查处。
济南市还提出尽快建立完善区县级环保联动机制。据了解,今年9月4日,市环保局、市公安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济南市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活动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的意见》,正式建立市级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一些区县环保局已经主动与当地公安机关实现了工作对接,建立了联动执法机制并联合办案。
市环保局要求,各县(市)区环保局都要参照市级联动执法机制意见,制定各自的联动执法机制,并报市环保局备案。对工作麻木不仁、久拖不动的,将在环保系统进行通报批评,并会同市公安局对其辖区进行重点督查,如果发现涉嫌环境犯罪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堵住污染源头
环保部近日公布了今年11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在11月的“气质”排名中,济南未被列入“最差十名”的名单中,这是今年以来济南连续第二个月摆脱空气质量“黑名单”,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初显。
为了防止治理效果反复,济南市决定从根本上堵住污染源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记者从此次召开的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已经完成中德设备、宝世达电缆、小鸭电器、帕特机械、惜福自动化等7家企业的搬迁改造,其中中德设备迁至临港开发区,宝世达电缆迁至禹城。对一些受产业政策限制,或无法进行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自愿原则组织实施关停,腾出其原址土地。目前金冠毛纺、凯迪威沙发、冠龙纺织等5家企业已实现停产停业,金冠毛纺原土地已交由滨河集团进行收储开发。另外,还有山东球墨铸铁管、盛源化肥、耀华玻璃、山塑试验厂等9家企业正在进行搬迁。其中,球墨铸铁管已启动搬迁,济南市也成立了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预计2016年底可以完成搬迁至临沂,山塑试验厂、润源化工等化工企业正开展选址工作。
新闻推荐
□记者晁明春通讯员耿文报道本报济南讯省会城市山体景观规划研究拿出成果——记者近日从济南市规划局获悉,济南城市山体景观规划的总体定位被确定为“青山入城,城山相融”。“...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