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晁明春报道
本报济南讯针对由于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存在的行业标准混乱、相关政策规定滞后、产权关系不明确等,导致的基层群众“入学难、就医难、买菜难、基层办公难”等诸多难题,济南市规划部门在大量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研究报告》,并重点提出了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中推行社区配套中心模式的思路。
按照“分类分级规划管理,部门协作建设实施,基层政府使用管理”的原则,济南市根据服务级别和公益程度,将具有公益属性的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分为三种类别:一是服务级别较高、设施标准已较为明确的普教设施、省市(区)级文体卫等设施;二是公益性的社区级文化、体育、医疗、社区服务及社区管理等设施;三是为居住项目内的居民服务的、需按照规定的公益属性要求保证使用功能的市场性配套设施,如肉菜市场、市政配套等。
特别是针对第二类设施,济南市考虑到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关系密切的公益性设施,存在规模小、种类多、市场难以自发提供,且规划配置标准及建设实施管理办法适应性及可操作性不强,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等问题,规划研究重点提出了在新建居住区配建“社区配套中心”的建设模式,即按照“整合资源、集中配建,复合利用、综合管理”的原则,集中建设社区配套中心,形成社区配套综合体。
“社区配套中心建设有利于统筹不同开发项目的设施配建,统一使用管理,发挥规模效益,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集合各类零散配套用地,节约开发用地,提升社区布局的完整性;统一基层服务的范围与标准,方便居民使用,实现一站式服务。”济南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
为规范社区配套中心的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济南市规划部门已就社区配套中心的土地供应、招拍挂合同、预售及验收、产权办理等事项,与国土、建设及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入座谈对接,并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居住社区配套中心综合楼”单体方案设计。目前,配建社区配套中心的要求已纳入西客站安置二区、唐冶绿地、雪山、文庄、大小汉峪等十余个项目的规划条件。
新闻推荐
□记者单青通讯员高晖报道本报济南讯山东省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凡列入不良记录的、以及列入一般不良记录逾期不改或再次违规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清场”处理,包括:取消该企...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