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温暖人社”成了像银行、邮局、超市一样的,遍布大街小巷的标识。外地的朋友来济南,打电话说:“我在东关街道人社服务中心旁边,有个温暖人社的牌子,一眼就能看到。”
去年11月,在全省基层平台规范化检查验收中,记者在章丘最南边的乡镇垛庄镇也看到了“温暖人社”。这个距离市区35公里,有着3万多人口的山区乡镇,过去没有综合性的人社服务中心,如今,500多平方米的人社服务中心能够为百姓办理就业、医保、社保等7大类服务,“温暖人社”成为镇上的标识。
从县、市、区到街道、社区,人社服务中心成了统一的“温暖人社”,服务窗口好找了;办业务有明白纸,窗口排队要叫号,办完业务还要给工作人员点评满意度,服务质量更好了;各级服务大厅都设置了休息区、等候区、服务区,统一配置了饮水机、老花镜、雨伞和急救箱,服务的环境更好了。在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唯一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被国家标准委员会、人社部确定为全国人社工作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后,济南的“温暖人社”覆盖到143个街道、乡镇,覆盖到5000多个社区、行政村,“家门口的人社服务”成为可见的现实。
如果说形象的统一、平台的打造、环境设施的优化还只是硬件的升级,那么“温暖人社”的软件升级则更多依赖于为民服务的内涵扩充,32大项人社业务下沉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采访中,有街道人社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有些业务,居民跑到区局去办,还要到街道审核,再交到区局认定,一来一去就是好几趟。“下放的是权力,更是服务。业务沉不下去,群众就不能就近办事。”为了促使政策上下放的权限确实下放到位,济南市人社局对下放业务进行规范,并将其纳入考核,下放不到位就会扣分。
“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各级人社服务中心都能见到的这两句话,充分地展现出“温暖人社”不只是形象的、外观的,而是有内涵的、有温度的服务。这种内涵是不断提速增效,减少办事环节给群众带来的便利,这种温度是基于为民服务的朴素情感,一点一滴中酝酿出的真诚。“人社部门是政府的民生部门,民生部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服务。”把为民服务做到百姓心里,“温暖人社”也真正走进了群众心中。
(□申红韩伟杰整理)
新闻推荐
□记者王原报道本报济南讯11月10日至11月28日,山东协和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对新成员进行入队基础技能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术、生命体征测量、包扎技术等,每项操...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