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伟杰实习生陈冰报道
本报济南讯为解决已售公房维修资金难使用的问题,11月27日,济南市房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各已售公房维修资金账户余额全部移植到济南市房改房维修资金管理系统,进一步盘活了1167家单位的9亿元维修资金。
据了解,济南于1996年分四批开展房改,原有政府和单位的公房,通过房改的形式转为私有。房改房从售房款中提取20%作为房子的养老钱,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个单位的养老金在建设银行都设立专门的账户。
按照流程,已售公房维修资金的申请主体是原售房单位,业主要求维修应由售房单位提出申请、组织实施,办理支用手续。售房单位不正常经营或破产的,应由其主管部门或接管单位协调办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维修资金的正常使用,一是部分房屋经过了多次业主变更,现业主不知道当初的房改单位是哪家;二是原售房单位因各种原因已不正常经营或面临破产;三是原售房单位联系方式变化,难以取得联系;四是个别原售房单位出于某些原因不配合工作;五是部分单位经办人员不清楚办理程序,导致资金支用慢,业主不满意。
为解决以上各种问题,在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财政局、国资委和建设银行等支持下,济南市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创新举措,采用数据移植的方式,将各已售公房原产权单位在银行开立的维修资金账户全部销户,账户余额全部移植到济南市房改房维修资金管理系统。
数据移植后,对于破产、改制、不能正常经营的单位,维修资金使用可由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委托的代管单位代表业主作为资金申请主体,避免了无人申请的问题。对于由于各种原因银行账号不能正常使用的单位,数据移植后可直接划转到施工单位,解决了因单位问题导致资金无法使用的难题。同时,还将加快原单位资金支用相关手续的办理速度和资金划转速度,提升工作效率。
据了解,济南共有1167家单位参加了房改,目前这些单位结余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总额约为9亿元。数据移植后,已售公房维修资金使用将全面“提速”,进一步盘活已售公房的维修资金。
新闻推荐
□记者卢鹏报道11月26日,在济南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与前来咨询求助的外来务工人员交流沟通。□本报记者韩伟杰在济南,外来务工人员有150万,占到常...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