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东拓发展的中心区”——2003年,市委、市政府这样定位唐冶新区。
的确,唐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随着“经十路发展带”的规划实施,唐冶新区将依托这条“黄金走廊”,迎来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另外,唐冶的历史铸就了唐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赋予了他们开拓新区的品质。
天时、地利、人和,唐冶新区成为济南东拓发展的一座桥梁,是济南向东扩张中心区的不二之选。
唐冶新区没有辜负全市的期待,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的东部新区先行区、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水平”的工作主线,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
如今的唐冶新区,在空间不断变宽、变广的同时,内涵也在不断变深厚、变丰富,成为济南东拓发展的一座魅力新城。
城市的扩张
上午6:00、中午11:15、下午5:30、凌晨3:30,这4个时间点将唐冶新区城管队队长刘永钢的一天连成一条线,点上的时间是短暂的停歇,线上的时间则全部被工作填满。2004年入职至今,他的工作量在逐年激增:“不再是村子,所以也不能按照原来的标准管理了。”
正如刘永钢所说,唐冶已不是原来的城郊村,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中的新区,无论是建设标准,还是管理标准,都要“与城俱进”。
2005年,在大官村旧址上,唐官小区拔地而起。这个总面积27.6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整合了大官村、北官村、东邢村、西邢村4个村的村民。随着小区入住人数的不断增多,小区内外方便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备——柏油马路从小区门前逐渐延伸至唐冶新区的四面八方,一盏盏路灯使新区的夜晚变得灯火通明,环卫工人每天把街道打扫得干净整洁,新通的公交车方便了居民出行,购物超市、商业街、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唐官小区的住户真正实现了由村民向居民身份的转换。作为最早一批入住新城的居民,他们也见证了唐冶新区城市建设的飞速扩张。
随着城市架构逐渐丰满,刘永钢和他的同事们也越来越忙碌,巡查范围从最初的唐官小区逐渐扩大到整个新区30.2平方公里,“虽然夜以继日地忙碌,但看着这个新区的城市管理一步步完善,再苦也值得了。”刘永钢说。
今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唐冶街道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加强了对开放式小区、城中村、主次干道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管理,推动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迈进。
经济的腾飞
在唐冶新区建设的短短几年中,已经有19个项目完成签约,类别涵盖居民住宅、城市综合体、单位办公楼等,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占一半以上。目前,已经落地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50亿元的鲁商凤凰城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额约22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银丰唐郡项目已完成投资超过21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华夏帝苑项目已完成投资约5.38亿元,目前项目正进行主体施工;总投资15亿元的和润幸福城项目已完成投资约5.8亿元,目前正进行主楼、车库基础施工;总投资50亿元的帝华国际广场项目已办理完4块土地的土地证等相关手续,计划明年7月全面开工……
随着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唐冶街道针对项目建设的服务也相继跟上。
今年5月,唐冶街道开展了“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服务月”活动,把辖区重点项目具体包挂到10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身上,并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为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工和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10月,街道开展了“集中征地拆迁”活动,组织实施雪山片区C地块、山东设计创意产业园地块、银座汽贸地块、蓝光煤气地块、绿地二期地块的征地协议签订、拆迁工作,为新引进项目的顺利落地奠定了基础。11月,该街道又启动了章灵一、二、三村整体拆迁工作,雪山片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有力推动了街道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短短20余天,3村1227户村民中已有860户签订拆迁协议,协议签订率超过70%,村民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拆迁的积极性很高。截至目前,拆迁进度已完成过半。 民生的改善
“以人为本”一直是唐冶新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飞速发展过程中,民生的改善一直放在新区建设领导者工作的首位。
2010年,世纪大道北侧的唐城小区开工建设,一期整合的4个村居民已在去年6月1日前迁入,二期3个村的住户将在明年5月1日前入住。届时,在这个34栋高层居民楼组成的小区里,将迎来7个不同村的1.5万居民。
为帮助陆续迁入新居的村民尽快适应新生活、解决新问题,作为过渡,唐城小区在综合服务中心楼内给各村委设置办公室。“下一步我们的管理也将逐渐与城区接轨,成立居民委员会,让住户参与小区管理,形成物业、办事处、小区住户三方联合管理小区。”唐城小区负责人苏成钢对记者说。
为给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民生服务,2013年唐冶街道新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信息发布区每天及时发布全市就业招聘信息,综合服务区设有9个服务窗口,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居民养老保险等服务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失地农民较多现状,建设了高标准培训教
文化的升华
如今,唐冶一片新气象,当初从冶炼而来的“实打实”、“硬碰硬”的唐冶精神也得到了传承和升华。
今年,1000平方米的唐冶博物馆在唐城小区落成。博物馆包括神话传说、历史遗存、民俗乡情、城市建设、唐冶精神5部分,以时间为主线,将唐冶的变迁与展望等历史脉络贯穿起来,进而总结、诠释唐冶精神内涵。目前,博物馆正在进行老物件、老照片、传统劳作工具等收集阶段,预计明年将开馆纳客。
博物馆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唐冶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延续着城市历史文脉,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而随着山东设计创意产业园的落户,唐冶文化将得到升华,成为立足济南、辐射山东、面向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陈俊杰 韩娜)
新闻推荐
新版《济南市物业管理办法》将于2015年2月1日起实施□本报记者刘文忠开发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市政专营服务不到位,物业服务不规范,业委会成立难、运作欠规范,住房维修资金使用难,小区纠纷难...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