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奔康行动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难点在特困村。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同样,没有特困村残疾人的小康也不是全面的小康,只有补齐特困村这一“短板”,济南市的奔康计划才能真正实现。昨天,市残联召开扶持100个特困村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市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行动重点扶持100个特困村的意见》,出台八项措施,对特困村残疾人保障水平实施提标扩面,最大限度的使各项民生政策惠及特困村残疾人。
重点扶持100个特困村的目标任务是:加大康复、培训、教育、就业创业扶持救助力度,全面落实普惠政策,试点特惠政策,通过提标扩面,力争到2017年实现特困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平方米以上,住房无障碍改造率80%以上,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以上,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比例达到30%以上,调查就业率达到70%以上,享受残疾人补贴比例和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八项措施送暖特困村残疾朋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
1.特困村0-9岁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对到机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不受家庭经济状况限制,听力语言残疾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2000元;脑瘫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3200元(其中1200元用于辅助器具装配);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每人年补助训练费12000元;给予所有送训残疾儿童家庭每年1000元的送训补助。以上康复训练补助以购买康复服务方式支付给康复机构,送训补助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残疾人家庭。
济南市对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救助,已经由0-6岁部分地扩大到了9岁。此次对特困村儿童全部提供送训康复救助,是特殊帮扶政策。
2.特困村有康复需求的9-14岁肢体、智力、孤独症及当年做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听力残疾儿童,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采取先康复后补贴的方式,凭康复机构发票或收据,最高给予每人每年100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
在残疾人普惠政策中,经济困难家庭的9-14岁残疾儿童才可以享受康复补贴,特困村的残疾儿童享受这一政策时不再受此经济条件限制。
记者解读
记者解读
大病救助
对特困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本人在本年内发生重大疾病或年内医疗费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万元的,给予5000元大病救助。
5000元是大病救助的最高额度。对年内医疗费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万元的进行大病救助,也是对特困村残疾人的特殊关爱。
康复服务扶持
为特困村全部有需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每人适配价值3000元的个性化辅具;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通过购买社区康复服务等形式,实现送康复上门服务。
这一扶持政策同样取消了残疾人普惠政策中的家庭经济状况限制,让全部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均可以适配个性化辅具。
康复设施扶持
完善特困村康复服务体系,帮助100个特困村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站,配发部分康复设备,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据悉,根据2015年市残联工作计划,明年济南市将建设100个康复指导站,1000个康复站,其中就包括在特困村建设康复站,同时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对康复站工
记者解读
记者解读记者解读
作人员进行培训等。
教育救助
协调教育部门,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确保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对特困村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给予救助,保证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救助标准为:正接受中等学历教育的每人每年1200元;正接受专科学历教育的每人每年3000元;正接受大学学历教育的每人每年3500元;正接受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的每人每年4000元;正接受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的每人每年5000元。
这一政策取消了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条件限制,确保特困村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均能获得救助,不因贫困而辍学。
创业就业扶持
对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特困村残疾人实施免费职业技术培训或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特困村残疾人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创业,对特困村持证残疾人从事经营服务业、维修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小商业、手工业、家庭副业和工业加工业的,提供一次性扶持资金3000元。所在乡镇有特困村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要优先安置特困村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特困村残疾人家庭,每安置一名特困村残疾人就业给予扶持资金5000元,每辐射带动一户特困村残疾人家庭给予
记者解读
扶持资金2000元。
据了解,明年市残联将在全市建立100个扶贫开发基地,覆盖所有农村面的乡镇街办。这些开发基地将优先安置辖区内特困村的残疾人就业。
社会保障
对特困村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托底基本生活保障。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100元的生活补贴;就业年龄段内的重度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为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最低档次养老保险费,为重度和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全额代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是给予重度残疾人的基本“兜底”保障,一定程度上为重度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危房改造及家庭无障碍改造
将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当地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给予优先考虑,免费为特困村全部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全部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是对特困村残疾人实实在在的关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记者解读
记者解读记者解读带着感情深入到残疾群众中去
如何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在昨天的会议上,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君涛语重心长寄语残疾人工作者:“要带着对残疾人群众深厚的感情,真正把残疾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平等、宽容地面对残疾人。要深入到特困村,深入到每一户残疾人家庭中,和残疾人群众“同围一张圆桌、同坐一条板凳”,与残疾人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
孙君涛要求残疾人工作者与残疾人群众一道分析困难,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因人施策、一户一策。他强调:“大家到特困村去,是为残疾人群众服务的,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解忧事的,是帮助实现奔康计划的,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切实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尊重和依靠残疾人兄弟姐妹,决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思想,决不能摆出“救世主”的姿态,决不能用简单的命令式的工作方法。”
孙君涛表示,帮扶工作重在务实求实,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弄虚作假、糊弄群众。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从一项项具体工作做起,让残疾人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正常生活。(本报记者 宋晓晖)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赵晓林)由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山东文博书画研究会、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等主办,济南市博物馆、明星传媒等协办的“传承探索——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将于12月20日在济南市...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