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建医师和学生现场交流。
(杨晨 于娜 摄)
读书读到大学,似乎很难不近视。近视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目前,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失明与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可能继续升高。
11月25日,由本报联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南眼科医院)举办的“泉城爱眼总动员”系列义诊活动走进山东财经大学(圣井校区)法学院,为到场的近百名大学生送去眼部健康。“现在大多数同学都近视,要么戴眼镜,要么戴隐形(眼镜)。这次‘泉城爱眼总动员\’活动来得很及时,既有爱眼讲座,又有专家义诊,必须要点个赞!”法学院大二学生王金刚的一席话代表了到场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切莫小看近视 防治成为焦点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双眼,可目前我国人口的眼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大学校园更是成了名符其实的近视‘重灾区\’。我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而大学生则高达76.74%。换句话说,10个大学生中有七八个人是近视的。”市二院屈光手术中心的张亚丽医师在爱眼讲座中明确指出,近视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眼病。
“对于近视度数还不稳定或身体还在发育的青少年,通过医学验光配镜可以有效矫治近视问题。对于近视度数稳定及已成年的近视患者,还可以通过屈光手术进行治疗。”张亚丽介绍,飞秒激光技术使近视手术从此进入全激光“无刀时代”,手术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由计算机精密控制,有效、可靠。实践证明,全飞秒手术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视觉质量更高。市二院屈光手术中心配备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相继开展了LASIK、全飞秒手术、ICL术等10余种手术。目前,已成功实施手术近20万例,创下了山东省内专家最多、技术最优、手术量最大等多项纪录,成为患者首选的医疗服务品牌。
●注意用眼卫生 养成良好习惯
在义诊现场,法学院大二新生宋开元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他的阳光帅气,而是不戴眼镜检查视力时,只能看到最上面的几行,0.2和0.4的视力水平着实不敢让人恭维。当问及是否考虑过做角膜屈光手术时,宋开元表示:“肯定考虑过做屈光手术,可一直有很多的顾虑,担心术后视力是否会反弹,是否会有后遗症。家里人也在很多场合明确表示不支持我做手术,所以自己也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屈光手术中心的卓建医师指出,从1993年屈光手术进入中国,只有极个别患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而且多集中在早期技术相对不那么成熟的阶段。
“现在人们对屈光手术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术后视力会反弹,二是认为术后会老花眼。”卓建认为,屈光手术只是改变了角膜屈光度,犹如戴了一副无形眼镜,对其他眼病均无预防和治疗作用,术后仍应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尤其对进行性近视、高度近视眼的患者,仍然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不良的用眼习惯,依然会导致再次近视。而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大约在40至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也就是老花眼。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拥有健康双眼的关键。”市二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刘蕾特别提醒,阅读或书写应保持正确姿势;阅读时要做到“五不看”,即不躺着看书,不连续长时间看书,不趴在桌子上看书,不看字体太小或印刷不清的书报;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光线不要太强或太暗;参加体育锻炼;平时注意用眼卫生。(本报记者 杨晨通讯员 于娜)
新闻推荐
山东省21条举措力促旅游业发展2017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大明湖景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山东省近日下发实施意见,提出21条举措力促旅游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消费额达到1.1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达到5次,旅游...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