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10月25日晚上,嘉兴一座廉租房小区中,一对空巢老夫妇被发现双双在家离世。发现他们去世的,是二老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连续3个星期,儿子打不通家里的电话,觉得不对劲,这才赶回家中,悲剧已无法挽回。子女失责,亲情淡薄;邻里关系疏远;还是现代养老体系不健全……不少人对事件进行了反思。
快速流动的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您或您的家人是否面临家有空巢老人的情况?空巢老人面临什么样的烦恼?您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表明,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
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在一起,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而且,空巢化还在持续。不仅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上学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以及异城居住和同城分别居住情况也十分普遍。有专家预言,“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儿孙满堂家里总是空落落
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家住济南某小区的退休教师严女士的女儿就是其中一位。严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就在当地找了工作,随后又在北京成了家。因为工作忙,女儿一家三口回家的时间特别少,也就过年回来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走了。“女儿在外面赚钱养家不容易,我们平时也是舍不得吃穿,这些都没关系。女儿从小就经常和我们说要去大城市发展,现在她长大了,我们也不能耽误她的前途啊。”严女士说。
而同在济南的马女士虽然有3子4女,9个孙子孙女,去年又添一曾孙,可谓“四世同堂”,不过,自从3年前她的老伴去世后,她就一直独自生活。“孩子们也经常来看我,但一般都是看一看很快就忙自己的去了。”马奶奶说,“我这里闲着两个卧室,我都把床铺得好好的,但他们来顶多吃个饭就走了,几乎不留下过夜。我自己住,总感觉家里空落落的。”
生活单调小病忍 大病拖
在记者与多位空巢老人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和子女分开过,空巢老人们生活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困难。部分缺乏经济来源的老人生活条件更差,而且患病率极高,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常常小病忍、大病拖。
市民王女士的女儿结婚后去了外地,“老两口独居虽然清静,但我们年纪大了,搬点东西、去医院看病等等都会不方便。”
另外,“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单调。
最值得一提的是,“空巢老人”普遍孤独。有老伴在的还好一些,那些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因为年纪大了社交圈变窄,常年一个人独处,孤单、落寞的情绪是老年人最怕的。如果长期生活在寂寞、沮丧的情绪里,不但容易引发情绪障碍、抑郁症等,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如何让空巢老人
安度晚年
老龄专家表示,切实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是一项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应深入人心,子女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应落到实处。分住的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空巢老人所居住的社区应为不能(不愿)出门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空巢老人闲暇寂寞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使空巢老人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
(本报见习记者 侯月 记者 刘晓群)
新闻推荐
编者按11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明确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在全社会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热切期盼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的决...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