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城乡牵手 文明共建”活动。 (赵晓东 摄)
冬日寒风瑟瑟,吹在长清区双泉镇郝庄村的每一条街道,却吹不走他们心里的温暖。去年11月15日,济南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成员们再一次来到这个偏僻却又令他们牵肠挂肚的小村庄,为村内5户困难家庭、老党员送去了总计2000多元的食用油、酱油、醋、面粉等生活必需品,为村内一孤儿女学生李铮铮送去500元现金,用于日常学习。
这样温暖人心的帮扶活动从2013年5月29日持续至今。据悉,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作为市属省级文明单位,与长清区双泉镇郝庄村结为“城乡牵手 文明共建”单位。整个帮扶活动将历时3年,分为4个阶段——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和检查验收阶段。而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底,活动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任务。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长清区双泉镇郝家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成为市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和典型。”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丽雯说。
可喜成绩,一年半的努力
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明共建活动的调研、组织和协调。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杨志强先后三次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分批分次深入到村民家中,及时了解共建需求,寻找工作的切入点。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郝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可喜的成绩——结合市计划生育协会在全市开展的“爱心驿站”工程,为郝庄村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柏油地面,方便村民健身、娱乐需求;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题的文明宣传活动,带领单位干部职工与村民一起打扫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结对牵手,奉献爱心。为提高村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结合工作特点,为村民提供计生政策、避孕节育等方面的服务。服务中心党支部每人结对一家困难家庭,四个科室各结对一至两个困难家庭。先后利用中秋节、春节期间到10户贫困户家中进行了五次走访慰问,送去了总计5000多元的食用油、月饼和慰问金,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结对共建单位的关怀与情意。2014年1月17日,为村民赠送年画、挂历,宣传计生政策,并看望6户困难家庭,送去了价值2000元的食用油、面粉等。
中心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困难家庭、老党员、贫困学生实施帮扶救助。服务中心党支部成立了“服务中心帮扶基金”,基金由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自愿捐助,第一期共捐款7000多元,切实帮助村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账目管理、使用公示等制度,做到帮扶常态化、捐助规范化、使用制度化,切实帮助村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医务技术人员为60岁以上的100余名村民进行了二次免费健康咨询、心电图检查、尿常规检查、外科诊断等项目,对常见病例免费发放药品,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民心工程,暖了他们的心
对共建村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重点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对留守儿童家庭给予文化层面的关怀……“城乡牵手 文明共建”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暖了他们的心。
郝庄村的17岁女孩李铮铮,是村中唯一的孤儿,一直跟随大伯生活。日常生活费、学杂费等都由大伯供济,加上每年学费2000多元、生活费每月400余元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村里没有为其办低保,但经常给点油、面接济。服务中心得知后,便把这个开朗上进的女孩定为重点帮扶对象,多次进行救助,累计1000元。
还有一位73岁老人昌学良,本人有脉管炎,已截右脚趾一只,左脚也已发病,却无钱医治。老伴68岁,患脑血栓已瘫痪在床13年。老人每月生活费140元,自家地因身体、老伴需照顾不能下地干活,无其他经济来源,甚至连需要常年服用的药物,也因经济状况断断续续。服务中心也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定期进行医疗保健和送医送药。
像李铮铮、昌学良一样的“幸运者”还有不少——为丈夫治病倾家荡产的孟先菊,没有劳动能力的高静,二级伤残的郝兆金,低保户孙瑞桐、郑树兰夫妇,携残疾妻儿生活的李兴勇,照顾四肢短小妻子的郝庆法,为妻治病而欠下巨额债务的郝兆泉,负债仍要照顾老母幼女的郝兆桐……(本报记者 李雪梅 通讯员 渠海 张辛)
新闻推荐
垃圾堆上书写的美丽人生——记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垃圾处理班史长路
史长路,1987年3月出生,现为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垃圾处理班职工。每天,这位小伙子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那一堆堆的垃圾,然而他并没有丝毫怨言。“研究废物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