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00家,居全国首位
◆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管理机构分别达到400家、601家
◆17市均建立地方征信数据库,助农取款服务点、手机支付业务行政村100%全覆盖
□记者李铁王爽
通讯员贾洪斐报道
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从省金融办了解到,全省金融系统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着力在深化改革、提升服务、稳健发展、防控风险上下功夫,全省金融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除银行、保险、资本市场三大版面各有亮点外,以培育壮大普惠金融为核心,山东省进一步加快了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步伐。
2014年,山东省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建立以股权纽带关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目前全省已组建农商行50家,当年新增12家。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00家,居全国首位,当年新增2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达到17家,当年新设3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设立工作加速推进。华海财产保险公司开业运营,中路交通财产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地方法人保险机构达到4家。
山东省普惠金融组织也得到了进一步壮大。目前,全省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400家,注册资本499.8亿元,2014年累计发放贷款1183.2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省级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山东惠众新金融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运营。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目前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保有量464家,注册资本542.6亿元,新增融资担保额1129.2亿元。引导民间融资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机构监管和分类评级办法。全省民间融资机构已发展到680家,其中,民间资本管理机构601家,累计投资额342.5亿元;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79家,成功对接资金9.5亿元。另外,山东省已设立典当行355家,平均注册资本2561万元,当年发放当金2.8万笔、301亿元;融资租赁公司91家,注册资本224亿元,2009年以来累计投放资金500多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山东省还积极筹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以支持社员生产经营为宗旨,规范发展新型农村信用互助业务。
为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山东省强化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发展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运用政府引导基金促进股权投资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山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深入探索财政金融联动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私募市场。引导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权益类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新批准成立了金融资产、能源环境、农村产权、海洋产权等4家交易场所,权益类交易场所达到20家。推出《关于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意见》,目前已在石油装备、大蒜、石油、铁矿石等领域启动实施。
此外,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建立财富管理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等30余项创新政策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批复或原则同意。
随着地方金融改革的深入,山东省金融发展环境也得到持续优化。2014年,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设立山东省金融创新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金融人才引进、金融创新引导、金融信息平台建设等,促进地方金融业加快发展。
信用体系和支付环境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全省小微企业和农村征信数据库上线运行,17个市均建立了地方征信数据库;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建档和评定工作取得较快进展,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为1029.7万农户和18.6万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实施农村支付服务“新双百”工程,分别于2014年3月末、9月末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手机支付业务行政村100%全覆盖。
新闻推荐
近日,美丽的泉城济南迎来了一场个性神秘、霓虹荧光、劲爆歌舞、酷炫改装的城市车友集结盛典——三菱翼神巡回车友会。“我就是我·5945”翼族派对的激情再次引爆!派对现场翼神车友倾情互动,伴随...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