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日,外出旅行的人们,人人都免不了要上厕所。解决这些“急事”时,细心一下就会发现,原来厕所里也有风景,有学问,有文化。
小处别有风景颠覆传统,融于自然
厕所也鸟语花香
提起旅游厕所,星级厕所最先映入脑海。装修豪华、名牌洁具才叫星级厕所吗?将厕所做出个性、叫人喜欢,那才叫功夫。
方方正正做成“盒子”,北京的厕所和西藏一个样,如出自同一“模子”一般,这是国内旅游厕所的现状。旅游厕所,应不必“高大上”。在记者走过不少地方,发现有些旅游厕所匠心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在云南省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一棵巨树横亘在褐色巨大石上,走进才发现,大树下面掩藏的旅游厕所。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厕所设计成为“古树倚巨石”造型。景区遵循自然开发原则,不会让一处处钢筋水泥、贴满瓷砖的厕所破坏自然美感。如此处理恰到好处,游人对这样的厕所充满好奇,将其当成一处景点去欣赏。
在海南省呀诺达景区,很多人循着指示牌找到洗手间,误以为走错地方。那里的厕所直接颠覆人们传统“私密”概念。循导引牌走,回廊辗转,大有曲径通幽之感。进入厕所,惊讶地发现厕所外侧呈现“半开放式”,正对风景、绿色盈目。在这里,空气与外界完全融合流通,厕所里也充满鸟语花香。茅草顶、泥墙、拱门、喷泉、园景、鲜花等等构成一处厕所。
而在重庆黑山谷景区,一个厕所里面安装的是玻璃幕墙。一进男厕,在小便水槽的旁边就是一面墨绿色的落地玻璃幕墙,看外面清清楚楚。站在小便水槽前面,外面的景色尽收眼底,能够边方便边观赏青山绿水。
这样的厕所,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借景自然,让人游客不错过任何欣赏美景的机会。
如厕大有学问坑少人多,适当变通,顺畅若行云流水
旅游途中,经常遭遇厕所排队、久候不决的困境。旅游如厕,需照顾妇女、老人、儿童等群体的特殊性。
女厕前总会摆出“长龙阵”,这似乎成为景区主要节点厕所前常见“风景”。究其原因,在于厕所中男女坑位比例不合理。目前,大多数景区男女旅游厕所坑位的比例是1∶1。而合理男女坑位设计比例应为1∶2.5到1∶3之间,方能减少景区厕所“男疏女堵”情况。
但是,坑位比例问题是在建厕之初就需考虑的问题。一旦建成后,面临则是创新管理问题。记者了解到,一家景区“变通”得很有学问。这家位于大山深处的景区,因游客在路上的时间较长,如厕成为离开的和抵达的游客的第一要务。一到旅游旺季,景区大门口厕所就厕压力“相当大”。在旅游旺季时,景区将男厕临时改为女厕以增加坑位。拉来五个移动厕所作为男厕使用,有效解决女厕排队问题。重庆、沈阳、台北等地则设置不少“无性别厕所”。
老年团队的如厕问题也是旅行中必须考虑周到。老年人普遍耐受力差,上厕频繁,尤其在旅行途中,车辆行驶在高速路上,团队导游需安排更多服务区停靠。在景区,标志牌要清晰,道路要平坦,方便“腿脚不方便,眼神不灵光”的老年人如厕。
此前,多地发生因儿童旅途中随地小便引发的纠纷和争议。景区针对儿童小便,济南做到“不提倡但包容”,鼓励家长帮助儿童到厕所小便。大明湖风景区部分厕所配有婴儿护理台和母婴室。
厕所亦有文化香来去匆匆,间隙风景
雅致如清风徐来
厕所是旅途中最短暂的停留。人们来去匆匆,但是健康、风趣、有意思的厕所文化,会带给人们深刻记忆和快乐心情。
厕所内里的文化,应先从厕所导引标识牌做起。法国的厕所,风趣地以艾菲尔铁塔的图像和凯旋门的图像分别表示男性与女性。英国的厕所,用扑克牌中的King和Queen两张牌来区分男厕和女厕。在海南岛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厕所区别男女的标志,是手持短枪的男战士与女战士图像。同时,在西安不少景区,用唐朝戴帽官员和发髻贵妇的头像来表示。
这些国家和地方的旅游厕所的男女标识提醒,带有景区文化的地域特色,容易让游客感受到浓重的文化氛围。这种巧妙融入,景区可以复制并创新。
在厕所墙壁上,张贴小笑话颇为常见。记者看到,景区的厕所墙壁上,张贴景区风光摄影图片成为常态。在庐山景区厕所男士便池前面,除庐山风光照片之外,还有一句文人墨客咏诵庐山的诗词佳句。风光图片结合庐山诗词,让游客对庐山文化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向前一步,迈进文明”等文明提示语言,基本上成为厕所的标配。而如今,厕所墙壁上“同志们,冲啊”的提示标语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时代在变化,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载体也在跟着变化。 (本报记者 盖幸福)
新闻推荐
济南公积金管理中心提醒4月29日,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官网发出《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封信》,针对目前济南市场上部分开发商拒绝市民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行为提出,将联合相关部门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