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人趵突泉 趣味场景之父亲醉酒骑在驴背的老残趣味场景之打屁股编者按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深秋,红叶满山,黄
花遍地,一个名叫老残的走方郎中,优哉游哉进了济南府,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济南府的风光和风情由此通过老残的双眼一一呈现。百多年来,《老残游记》成为描述济南美景的文学经典之一。
数不清的人们,因《老残游记》认识了济南,知道济南有个大明湖,由此萌生了游历济南的心思。久居济南的人们,也不免时时畅想:设若人类造出时光机,一定要穿越一把,去亲眼看看老残那时候的济南,那没有高楼大厦,水面辽阔,南到濯缨湖,西至五龙潭,东北至鹊山和华山的大明湖,是怎样一幅壮观的画面?去明湖居亲耳听听黑妞、白妞唱上几曲,感受一番“绕梁三日”是怎样一种难忘的感受?
而今,人们若想深入体会老残当年所见所闻之泉城韵致,不必拿着刘鹗的《老残游记》执卷沉思了。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在大明湖景区新区的地标建筑——超然楼,开辟了一处“老残游记陶艺馆”。这里,老残是你的导游,馆内15处老济南风情聚集地,有人物、有场景、有故事。我们姑且跟随老残的足迹,一起去体味百年前的泉城韵味,一瓣诗心或许很快就会激荡在你的胸怀。
明湖深秀水云间,还等什么,赶紧出发吧!15处老济南景点历久弥新
“老残游记陶艺馆”位于超然楼二楼,占地面积388平方米。游客行至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老济南民居的门楼,门楼顶上悬挂着陈梗桥先生手书的匾额。门楼旁边还“栽植”着一株济南的市树——垂柳。
迈入门槛,眼前是老济南民居必不可少的建筑——影壁。这处影壁的砖雕以济南的市花——荷花为题材。至此,还没开始游览,垂柳、荷花,这两个济南城市元素已进入游客心坎。
再往里走,就可看见墙壁上的《清济南街巷整图》。面对这幅仿铜效果的老地图,人们不难发现,济南老城区的地名自清而今几乎没有变化。县东巷、县西巷、芙蓉街、天地坛街、王府池子、鞭子巷……今昔对比,人们不免感叹:时光总会让一些东西改变,但也会让一些东西留存。尤其是那些自小长在老城区的老济南,看到这幅地图更是容易勾起无限回忆。
经过这层层铺排,再往里走,才进入主游览区。进得门来,满面笑容的老残骑在毛驴上,已登上了百花桥,揣着雨伞的书童急吼吼地在后面追赶他。
老残都等你半天了。
当年,老残在济南游览的第一个核心“片区”就是大明湖。他从南岸鹊华桥坐船,往历下亭,上北岸而游铁公祠,赏佛山倒影。这个陶艺馆参照老残的游览路线,规划设计出15个老济南代表景点(街巷)。通过在济南、临朐两地烧制的700多个陶人,用他们的夸张表情、肢体动作、交际活动,配合场景、道具,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清末民初济南的市井风情。
这15个景点是:鹊华桥畔、明湖泛舟采莲、明湖居听书、府衙、泉水人家、王府池子旁、文庙、芙蓉街、舜井、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剪子巷、山水沟大集、佛山山会。
今昔对比明湖 风月无边
当年,济南大明湖南门与百花洲之间有一座名曰“鹊华桥”的名桥。元初著名画家赵孟頫创作出名作《鹊华秋色图》,此桥因而名声大振,为世人所熟知。“鹊华烟雨”为历代八景之一,旧时游大明湖的人大都要上桥浏览一番。如今,大明湖南门和百花洲仍在,鹊华桥已改建为水泥板平桥了。
在大明湖涵烟欲雨、垂柳依依的背景下,老残骑驴而来。当时正值盛夏,鹊华桥畔,湖边浣洗衣服的女人,叫卖西瓜的小贩,热闹的茶棚,推车的汉子,聊天的邻居,构成了一幅热闹欢快的画面。老残旖旎行至大明湖北岸,这里湖面开阔,水汽似要弥漫过来。一群顽童正在湖边采莲、摸鱼、戏水,玩得不亦乐乎。
游览大明湖之余,老残还慕名去明湖居听了黑妞白妞唱梨花大鼓。《老残游记》那段描写黑妞白妞的文字成为海内外传诵的经典,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如今,明湖居里依然夜夜有曲艺演出,不妨抽空去感受一下济南曲山艺海的魅力。
游了湖,听了曲儿,老残自然还要去趵突泉饮壶茶。弹指间,一百多年过去了,趵突泉差不多还是老残看到过的那个景象。不同的是,当年的泉池内有五块石碑,现在只有一块;以前“三股水”的方池没有现在面积大;近年三股泉水喷涌的旺盛程度因雨水的丰沛和稀少而浮动。游趵突泉,似乎一大早趁游客较少时入园比较相宜。清晨园内水汽蒸腾,意境独佳。泉水从地下奋力涌出,最易在清晨时形成水雾,所以那个时候去看,你更能体会到一种水雾朦胧下的力量涌动,实在妙不可言。
跟随着老残游历这15处场景,人们不难发现。《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的布景以泉为主,汲水、洗衣、提笼架鸟的人,都是壮观泉水景象的映衬。《府衙》、《文庙》侧重反映老济南的政治、礼仪、文化。除了上述场景,设计者用了更多的心思来反映济南的市井生活。王府池子旁、芙蓉街、舜井、剪子巷都是当年繁华的街道,无数小贩走街串巷,卖力兜售商品。《泉水人家》那里,卖水果的小贩在叫卖石榴、无花果、核桃、秋梨,新鲜的果子把人们从家里吸引出来,也昭告着时间到了夏末秋初。看起来挺普通的街道里,卖酒的、(刀的、卖伞、卖小鸡的商贩成群结队地走着。最能反映济南城市特色的小贩,当属卖水的。当年小贩推车兜售泉水,供人烹水沏茶,实为济南府的独有一景。欣赏至这里,游客耳边似已涌来各路小贩的吆喝之声。
芙蓉街曾是济南府最繁华之地,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院。因此,在《芙蓉街》景点,宏济堂、便宜坊、瑞蚨祥等老字号云集,草包包子、烤地瓜、烧饼、老济南点心等美食荟萃。这里,平民百姓逛街购物悠哉悠哉,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乐哉
乐哉。仔细一看,那占地面积不小的酒庐旁,好几位已经酒意甚浓,互相搀扶着回返,或者找地方吐呢。
展馆内,各处生活场景以春、夏、秋居多,冬景只有两处——《剪子巷》和《山水沟大集》。清康熙、乾隆年间,剪子巷一带已是济南最繁华的手工业、商贸区。清光绪年间,随着济南府经济地位的提高,山西交河、北京东郊以及本省章丘的铁匠纷纷涌入济南,狭长的剪子巷内铁匠铺多时达几十家。《剪子巷》布景最动人之处不只展现老店铺,更通过将巷子与附近的水巷桥梁铺排到一起,才真正构成了老济南的独特风貌。再说说山水沟大集,这个集市不仅在济南家喻户晓,来自京津沪等地的行商、文物贩子也常常夹杂其中。上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是山水沟大集的常客。其短篇小说《歪毛儿》、散文《广智院》等作品中,都能找到山水沟大集的影子。你看《山水沟大集》景点,皑皑白雪挡不住人们赶大集的热情。集市上,卖肉的,卖菜的,卖粮食的,捏泥人的,剃头的,卖镜子的,卖鞋的,卖柴火的,卖香料的,买碗碟的……应有尽有。不难看出,当年的济南府不光风光如画,还相当富庶繁华。
人物背后 无穷韵味 在心头
“老残游记陶艺馆”共有陶人700余个。其中,驴背上的老残的体量最大,高约1米。更多的人物高度为20余厘米。这些陶俑的共同特点是嬉笑怒骂表情皆很夸张。15个景点中,《鹊华桥畔》等14个景点在展馆依次排开,联袂展现老济南市井生活。因景点与景点之间没有做出明显的界限,在游客眼中,它们组合起来其实是又一个大景。
位于展馆中央的《佛山山会》显得与众不同。展馆设计者毕强说,这是因为千佛山独立于济南老城区之外,这座山又是展现济南风情绕不开的一座山。创做方思虑再三,最终将《佛山山会》布置在展馆中心的柱子周边,而且人物使用了彩陶工艺。人物造型只有6-10厘米,颜色甚为艳丽。《佛山山会》反映九月九日重阳山会的场景,以千佛山、佛慧山为主体的全景沙盘,中间为刘鹗所写的《老残游记》民国绘本。北侧山门入口处为佛山山会最热闹处,人群沿着山路或赶会或进香或赏景,山景怡人步移景异好不畅快。游客站在沙盘前,寻找缩小版的黄石崖、兴国禅寺、大佛头等景点,也是一桩趣事。
15处济南景点风情各不同,细端详起来,每组人物的表情更是韵味无穷。人们都知道,《老残游记》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书中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在《府衙》场景中,大人乘坐轿辇回府衙,前面开路的随扈表情骄横,为首的那位骑在马上正仰着脑袋挖鼻孔,路人见状赶紧闪避。两个老百姓跪地拦轿告状,大人掀开轿帘,脸上露出无比厌烦的表情……这幅场景反映的是官吏的恶。更多的人物是平民百姓,他们的表情、动作反映的是泉城生活的恬淡和平和。
在《泉水人家》一角,怒气冲冲的父亲扒开调皮儿子的裤子作势要揍他。围观的路人表情淡然,上前劝阻的熟人则满脸焦急。犯错的小孩看不到表情,只露出硕大的屁股蛋儿,让人忍俊不禁。
在《舜井》景点,有人找卖酒的小贩沽酒。顾客右手捏着一枚铜钱,右边的小贩左手执舀子,右手伸出三根手指,似在比划着说“三文钱啊!”在《明湖居听书》场景里,顽皮的孩童绕着戏台玩耍;豪门大户在前排的圆桌就座,桌上摆着点心和茶水;平头百姓则挤在一块伸长脖子站着看。看戏人群之外是呼朋唤友刚赶来的观众,卖水、卖果子的小贩,等候主人的马车、轿子,布景既形象逼真又生动无比。
15处老济南景点之韵味,真的很难用文字道尽。
结语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济南。有人难忘历下亭
名流云集的风雅;有人对芙蓉街的市井百态念念不忘;还有人对济南独特的水系情有独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走进老残游记陶艺馆,跟着老残游历济南府,再次回想《老残游记》中描写济南的那些精彩绝伦的文字,其实也是跟着前人的心灵,找寻我们失落已久的诗情。
撰稿/本报记者 韩霄鹏 通讯员 聂晶摄影/本报通讯员 陈希军
新闻推荐
综保区港源新居公租房昨日抽签配租租住60平方米房子每月租金不到350元
本报4月28日讯(记者 祝蕾 通讯员 颜弘)今天上午,济南综合保税区重要配套项目——港源新居公租房进行配租抽签。第一批符合条件的811人参与配租。据了解,租住公租房每月每平方米只需交纳5.81元,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